華爾街分析師去(2006)年初最鄙視的 4檔股票,去年全年的報酬平均達到21%;而他們最青睞的4支個股,去年的報酬則只有2.4%,遠不及s&p 500指數將近16%的報酬。
簡言之,「受到歧視的個股重創了分析師眼中的飆股,這種現象是否有些怪異」?
「不會,這一點都不怪」。
《bloomberg》的專欄作家指出,近 9年來,他不斷在研究分析師一致推薦的那 4檔股票,以及被分析師建議賣出次數異常龐大的另外4檔。平均而言,「分析師最青睞的個股,年平均跌幅達 3.7%」;而「他們厭惡的個股,年跌幅則僅有0.2%」。在研究進行的1998年至2006年間,上述兩類股票的報酬,皆不及s&p 500指數,後者一年的平均報酬為 7.4%。
在投資世界裡,分析師總能開風氣之先。他們建立了投資人預期的架構,提供了公眾投資的多數資訊,並且以「買進」或「賣出」影響股票的漲跌。
不過問題是,「他們並非絕對可靠」。
##CONTINUE##
該名專欄作家表示,我不會在華爾街分析師成功時忌妒他們。我只是要表達,「當你要投資時,你必須仰賴獨立的決策」。「分析師對於未來的預測,不會比你懂得多到哪裡」。
2006年剛開年時,有5名分析師發佈了對於martha stewart living omnimedia inc.股票的看法,其中有4 人認為應當賣出。即便赤字不斷,該檔股票最後在去年大漲了 29%,投資人就是喜歡該公司的營收成長,他們預期公司將在 2007年轉虧為盈。
另一支讓分析師失算的個股,是 cbot holdings inc.。去年該支股票上漲了62%,不過7名分析師中,有 5人給予該股賣出的等級。
至於分析師喜歡的個股,表現如何?
由11名分析師一致推薦的 si international inc. ,去年全年漲幅只有6.1%,不及s&p 500的走勢。
另一檔獲8名分析師無異議認可的 petrohawk energy corp.,2006年股價下跌了 13%。那是一家發掘及生產石油及天然氣的公司。
另一檔輸家是sunterra corp.,那是一家總部位於拉斯維加斯的分時度假公司。即便獲得所有 7名分析師的一致同意,去年該公司股價下跌了15%。
鉅亨網編譯
上次看到外資分析師的說法是有兩個原因。 一是負責寫報告的是外資「券商」,是負責推薦的一方。但是實際交易的法人會不會照著外資券商推薦的來交易,這就未必。所以會出現報告寫賣,但是法人卻狂買的現象。 二是因為外資報告要實際公佈出來,中間會經過許多討論會議與修正。再透過總部核可認定之後才能發布,有時候會有時點上的落差。 其實我想就算是再強的分析師也一樣,一定有準與不準的時候。不過只要壓到幾次機會,就夠他翻身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