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2日 星期日

2008年第四季我國生技產業回顧與展望

2008年第四季我國生技產業回顧與展望
作者:廖美智/產出單位: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產出領域:生技醫藥
出版日期:2009/02/13

2008年第三季全球金融危機正式引爆,延燒至今,各產業均受波及,生技產業亦無倖免,只是相對於其他產業,生技醫藥的抗跌性較強。在2008年道瓊及那斯達克指數分別慘跌35%及42%的情形下,Burrill Biotech Select Index亦貶抑了9.4%。生技股雖然穩健,然而在資本市場動能不足之情況下,生技公司面臨了經營上的困難,紛紛以裁員、重整及關閉研發中心因應。反觀國內,由於我國生技產業尚不具規模,因此在產業進出口、或企業營運面所受影響並不大。本文除針對正值金融風暴的第四季進行分析,亦進行2008年產業的回顧與展望。
##CONTINUE##
一、我國生技產業概況

(一)2008年產業概況

1、產值分析

根據生技中心ITIS計畫歷年的產業調查分析,我國生技廠商將近350家,大部分的公司規模實收資本額平均低於新台幣2億元,廠商類別也相當多元,有生技藥品、再生醫療、醫用檢測、特化生技、食品生技、農業生技、環保生技與生技/製藥服務業的廠商,不過以食品生技(18.4%)及農業生技(17.7%)的廠商居多。

經過多年的耕耘,生技廠商已有階段性的產品產出,整體產業的營收表現穩定成長中,在2006年營收突破新台幣200億元,成長率也開始以兩位數進展,2007 年達新台幣225億元,較前一年成長10%。而在政府一貫的支持下,未來產業的走向亦穩健成長,預估2007~2012年生技產業之CAGR為 13%,2009年預測為新台幣280億元,2012年將突破新台幣400億元。


圖1、2002~2012年台灣生技產業產值變化與預測

2、進出口分析

我國生技產品進口值大於出口值,許多生技產品仰賴進口,如抗體、疫苗、生醫材料等。但在植物種苗方面,出口值則遠高於進口值,這是因國人之組織培養技術居全球領先地位之故。

在 2008年10~11月的進出口表現上,包含生技植物種苗、疫苗、檢驗試劑、生醫材料、抗體與食品生技等六大類產品的出口值為新台幣10.6億元,較 2007年同期大幅成長42.6%,主要來自於檢驗試劑出口的大幅成長,達59.4%。在進口值方面,2008年10~11月的進口值達14.1億元,較 2007年同期成長15.2%,以疫苗產品的進口成長幅度最大,達56.5%。

在全年度的表現上,2008年1~11月的出口值達新台幣 47.0億元,較前一年同期成長26.2%,預估2008年出口值將達新台幣52.4億元。我國植物種苗之出口產品以蝴蝶蘭為主,檢驗試劑以血糖計為主,疫苗以動物用疫苗為主,生醫材料以人體相容性生醫材料的應用品為主,如骨科填入物等,抗體製備則是提供國外研發單位及研發廠商為主。在進口值方面,2008年1~11月的進口值達新台幣74.7億元,較前一年同期成長16.2%,預估2008年進口值為新台幣81.8億元。

表1、 2008年10~11月我國生技產品之進出口值變化


表2、2008年我國生技產品之進出口值預測


3、投資分析

2008年來自民間資金的總投資額為新台幣250億元,與前一年相較下滑7%。2008年初在我國新藥發展條例的加持下,我國民間資金的投入平穩成長,第三季正值全球金融風暴開始,資金的投入尚可維持前一年的水準,投資金額佔全年度的30%,然而第四季還是難抵全球金融風暴的持續擴大,投資金額僅佔全年度的19.5%。

民間的投資標的一向青睞可短期獲利的產品,因此以往總以保健食品的投資額最高,2008年初由於全球爆發能源危機,能源題材的產業備受關注,可生產石油替代品的農業生技即受到投資大眾的青睞,我國亦不例外,農業生技於2008年首次募得最多的投資金額,較前一年的新台幣30.5億元,成長了77%。


圖2、2000~2008年我國生技/醫藥產業投資概況


圖3、2008年我國生技/醫藥產業之投資領域分佈

4、通過生技新藥公司之審定情況

在經濟部工業局積極推廣下,「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逐漸被認識、認同,由於通過認定的廠商可以 ”生技新藥”為名,在募資上確實獲得很大的幫助,另外在減免上,也可享有較高的投資抵減,如「股東投資抵減」及「公司研究與發展及人才培訓支出投資抵減」…等優惠,因此申請案有增無減,2008年總申請數有45件,在2008年11~12月這段期間的申請量就佔35%,以醫療器材的申請案明顯增多、疫苗申請案其次;醫療器材以施打玻尿酸美容用的申請案居多,疫苗則是以動物用藥的申請案居多。2008年共有20家通過生技新藥公司的認定。

2008年11~12月通過審定得以適用「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投資獎勵的公司新增3家,包括開發人用藥的德英生技、寶血純化科技;開發動物用藥的賽德生技(其通過之相關產品如表所示)。

表3、2008年11~12月通過「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資格審定的公司及產品


(二)廠商營運分析

1、上市/上櫃公司分析

在15家上市/櫃生技公司中,2008年的營收與前一年相比,以晶宇生技的成長表現最佳,晶宇生技為一檢測診斷公司,生產檢測晶片/試劑為主,該公司於2007年第四季開始至今,在啤酒檢測晶片、食品檢測晶片出貨穩定下,營收逐步成長,此外該公司的人類乳突病毒檢測晶片套組已於2008年2月取得歐盟CE認證公告,並出口至歐洲市場,在食品與醫療檢驗產品相繼供貨下,2008年的營收較前一年成長49.8%。

營收成長表現不錯的公司還有訊聯生技、葡萄王、及進階。訊聯生技屬於再生醫療公司,主要從事臍帶血的儲存事業,該公司累積的臍帶血資料庫日益龐大,在2008年更擴增乳牙幹細胞儲存服務,及全方位唐氏症檢測,訊聯的營運發揮綜效,帶動該公司整體營收, 2008年11的單月營收4,789萬元,更創下該公司單月歷史新高,較10月份增加10%,2008年整體則較前一年成長21.1%。葡萄王早年生產藥品,目前所生產的生技類保健食品已佔該公司營收比重的八成,並可維持兩位數的成長,2008年在直銷事業投入人口數變多的情況下,也帶動保健食品的銷售,公司整體的營收成長逼近兩成達18.7%。而進階生技在2008年的營收成長主力來自生化實驗室的儀器及耗材,該公司9月營收6,200萬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近一倍。

至於天騵生技之大幅成長,主因2007年前三季累計營收原公告數為22,834仟元,後因處分非核心事業,其會計項目經過調整,營業收入僅餘生技部門之4,213仟元,且2008年新增通路致業績成長之故。

懷特生技新藥公司衰退的原因主要是懷特血寶的授權金各階段不同所致,2007年授權金認列為新台幣6,000萬元,2008年授權金認列為新台幣5,100萬元。

而中天生技,衰退的原因是:為因應政府公告「實施生技新藥發展條例施行細則」而調整營運,專注於新藥之研發,工廠原有產能以承接保健品之代工為主,通路與行銷分由兩家100%轉投資子公司(大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合一生機園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中天公司本身營收因之減少,但集團營收持續成長。

表4、我國上市/櫃公司2008年第四季暨全年度營運現況


2、合作聯盟

隨著產品逐漸推出,為了共同進行臨床試驗,或打開海外通路,台灣生技公司紛紛與國外公司建立合作聯盟。2008年除了訊聯生技與美國Genesis Genetics Institute合作成立亞洲營運中心,從事基因檢測;友華與日本NanoCarrier株式會社簽訂治療胰臟癌新藥Nanoplatin合作開發及銷售合約;亞洲基因與泰國生技大廠NanoASIA及i+MED公司簽訂合作意向書,將就肺結核產品,及多目標檢測之液態晶片技術平台產品進行合作;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余淑美教授所領導的水稻基因功能研究技術,技術移轉BASF Plant Science。

第四季重要的國外合作案有佳生科技與日本ACRONET結盟、懷特新藥技術授權韓國藥廠。佳生近年致力於e化的臨床資訊整合平台的創新研發,將與擅長臨床試驗資料管理及統計分析能力馳名的日本ACRONET公司簽署策略聯盟合約,雙方將合作組成「整合性亞洲臨床試驗服務團隊」,藉此策略聯盟提供高效率的整合型臨床試驗服務模式,以因應迅速成長的全球臨床試驗服務需求。

至於懷特生技新藥所研發的懷特骨寶,已與韓國太平洋大藥廠(PACIFICPHARMA)簽定懷特骨寶的授權主要條款,將續簽授權合約。懷特骨寶,是預防及治療骨質疏鬆症之新藥,已獲FDA核准進行二期臨床試驗,也將於2009年於我國以健康食品型態先行上市。

3、增資建廠

2008 年除有國光生技募資新台幣28億元新建疫苗廠外,第四季也有聯發生技、皇基兩項大型的增資建廠案;聯發生技於屏東農業生技園區投資建設的生物農藥廠已於 2008年底落成啟用,該廠佔地3,300坪,投資額1.5億元,從事生物性肥料及生物性農藥的生產,初期年產值預估可達6億元,將挑戰成為亞洲地區最大生物性農藥廠。皇基生技以種植、培育蝴蝶蘭為主,除本國外也在越南投資,看好蝴蝶蘭市場,皇基再加碼投資1.5億元,主攻切花,預計在2010年時擴充產量達到100萬枝,成為全亞洲蝴蝶蘭切花市場龍頭。

4、產品研發

聯亞生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所研發的UBIThR阿茲海默症治療用疫苗,成為我國藥政機關核准全新生物藥品人體一期試驗之首例。訊聯生技取得間質幹細胞MSC人體臨床試驗核可。永昕生醫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產品 TuNEX,於國內進行人體臨床一期試驗,可望成為我國首項核准上市的國產生技藥品。藥華生技的B肝及C肝藥物PEG-INF α-2b,完成毒理試驗及臨床試驗級的產品製造,已向美國FDA申請臨床試驗許可。瑞華新藥公司與外商Polaris Group共同研發抗癌新藥ADI-PEG20,完成了針對末期肝癌病人進行治療的二期人體臨床試驗,沒有任何明顯的藥物副作用。中天生技大腸直腸癌合併治療新藥MB-6,經美國FDA核准進行癌症新藥第二期人體臨床試驗;世基公司承接中研院技術移轉開發之產品癲癇藥Cabamazepine風險評估套組已通過衛生署醫療器材的新二期產品登記。

二、重大事件分析

2008年全球重大事件非金融風暴莫屬,各產業均受波及,生技產業亦無倖免,由於我國生技產業尚不具規模,又非出口導向,因此全球的金融風暴對我國生技產業之影響有限,反而是國內生技產業的推動政策因素影響較大,如 2008年開始運作的「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及2008年底的「兩岸搭橋專案」,分析如下:

(一)台灣「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對產業之影響

在台灣推動生技產業以來,發現許多窒礙難行之處,不外乎人才、技術及資金三方面,為解決此一瓶頸,政府大刀闊斧,突破環境諸多的限制,於2007年7月三讀通過「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並陸續於2008年2月公布相關施行細則,包含「營利事業適用生技新藥公司股東投資抵減辦法」及「生技新藥公司研究與發展及人才培訓支出適用投資抵減辦法」,未來將有助於資金挹注、鼓勵創新研發、延攬優秀人才、促進產學合作、加速落實技術移轉、促進審查效能,希望能打通台灣生技產業發展的任督二脈。

適用發展條例的公司,除了本身必須從事新藥研發外,還需符合「上一年度生技新藥研究發展費用,占該公司同一年度總營業收入淨額5%」,或「其提出申請當年度或上一年度的生技新藥研究發展費用,占該公司申請當年度實收資本額10%以上」的規定。如同前述,除了完全研發型的生技公司外,國內多數有從事新藥開發的公司,往往多元化經營,或有產品行銷的支出,要符合前述規定,可說是十分困難。因此,在2008年陸續有公司將研發部門獨立出來,另行成立新的子公司,切割研發與行銷的業務,提高研發支出比重,以符合「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規範。到目前為止,切割出研發型子公司的有中天生技的合一生技、友華生技的友霖生技、及杏輝醫藥集團的杏國生技。

預計未來將促進更多同時具有行銷與研發實力的公司,遵循此模式的運作,以符合「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相關規範,因此台灣研發型的生技公司將會越來越多。至2008年底為止,通過審定得以適用「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投資獎勵的公司已有20家,這些通過的產品很多都已進入臨床實驗、或田間試驗,值得注意這是申請成功的關鍵點。

(二)「兩岸中草藥產業搭橋專案」對產業之影響

隨著生物技術的進步,中草藥產業逐漸走向科學化、與規格化,使得各地的中草藥療效得以證明,這也增加了中草藥在全球的流通性,商機擴大。中草藥一直是我國的重點產業,馬蕭政府亦納為關鍵產業。同時,為擴大我國中草藥市場,政府於2008年底推出「兩岸中草藥產業搭橋專案」,希望藉由兩岸產官學研界的交流、協商及合作,使兩岸中草藥產業互補共創雙贏,同時亦能提升台灣產業的競爭力,進而佈局全球。

生物技術在中草藥的應用包含新藥開發及食品生技(保健品),以食品生技而言,「兩岸中草藥產業搭橋專案」對其影響如下:

目前在中國大陸從事食品生技開發的我國業者,除了產品行銷,大部分是在幫國際大廠ODM,在當地生產自有品牌之業者為數甚少。究其因,乃中國大陸對專利觀念較為欠缺,因此我國業者多將關鍵性的原料留在台灣生產,再以原料或半成品出口至大陸進行生產。因此,對於食品生技產業而言,台灣本身還是有其優勢。

中國大陸雖具有市場上之優勢、藥材優勢,但在專利保護、生產規範(食品或藥品GMP)上則遠落於台灣之後。再者,大陸近年施行新《勞動合同法》、新稅制、及人民幣持續升值之因素下,大陸的低成本優勢已不再。

台灣的內需市場非常的小,要達到一定之經濟規模,以及維持相對之低成本是相當的困難。中國大陸有許多的國際藥廠與保健食品於當地設廠,藉「兩岸中草藥產業搭橋專案」開啟兩岸的交流機會,如能善用大陸市場與藥材,以我國生產食品的GMP規範及生產健康食品(具功能性實驗或人體臨床試驗)的能力,將有利於我國食品生技廠商在大陸投資生產,爭取國際大廠的ODM訂單。

三、展望
(一)全球

1、產業體質更趨健全,資本市場於2009年下半年起回溫

國際金融海嘯及接連而至的景氣低盪,可視為體檢生技產業體質及結構的重要時刻,產業將會汰弱留強。大浪衝擊之後,仍然挺立於海灘上的應是具有堅強實力(產品)的公司,據Burrill估計美國的上市公司將會從386家減少到250家。

而經過金融風暴的洗禮,具實力的公司逐漸顯現,投資人也開始躍躍欲試,Burrill預計資本市場將會於2009年下半年開始回溫,有了資金的挹注,生技公司也將開始獲利,估計美國生技公司將會募得100億美元的資金,這將達到美國在2008年整年募資的規模、併購金額將達300億美元(2007年為244 億美元)。

2、併購持續,但效益打折、出現反向併購

在2009年上半年資金的問題仍將困擾著產業界,雖然一些體質不錯的生技公司被大藥廠併購,但大部份的新公司,是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被迫合併、或者進行割捨,只能聚焦在一個可能獲利的計畫上,以維繫生存,如此一來,併購已不再是發揮綜效的1+1=2或1+1=3,而是1+1=0.5。也由於併購效益打折,已有越來越多的反向併購(reverse mergers)出現,擁有研發實力及產品,但無資金的新公司開始主導併購,針對市場上擁有現金,但已無產品發展、市值低落的上市公司進行併購,主動尋求資金挹注。

然而在大型生技公司的收購上,並未受經濟影響,併購價屢創新高,從2008年的Roche喊出437億美元併購 Genentech,到2009年1月Pfizer又以680億美元併購Wyeth,這是由於大型生技公司擁有暢銷藥物,或是超級暢銷藥物,併購之後將為公司帶來高營收,預料大型生技公司的併購案將會有增無減。

(二)、我國

我國生技產業的發展歷程短、產業規模不比歐美,也因此所受的金融風暴影響不大,且由2008年第四季的投資已經反映出我國業者對生技產業的投入已趨保守。

金融風暴下無論上市公司或新公司都要撙節成本,我們看到大製藥廠未填補的研發缺口,正好趁此股價低迷的機會,併購具有技術或產品的生技公司,我國或可借鏡美國公司的作法,評估適合投資的公司,進行合作。而這次的金融風暴更讓產業瞭解到,未來的生技公司更需謹記「產品」的座右銘,才能屹立不搖,永續經營。

而就我國整體產業而言,國內生技公司在「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的激勵下,許多生技公司的產品已完成階段性的成果,朝向上市之路邁進,假以時日,台灣生技產業也將走向「產品」與「獲利」的新里程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