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8日 星期二

Light Peak相關概念股

Light Peak光纖技術於2009年由英特爾(Intel)在IDF會議上發表,所謂Light Peak是一種新的光纖連接器標準,透過光纖線路發送具紅外線光芒的訊號,當作電腦與其他裝置之間的通用連接線,類似目前USB的功能,以光纖來代替傳統的數據線進行數據傳輸,未來一台電腦可裝設數個Light Peak連接埠,提供不同的裝置使用,也可直接連接到一個具有數種對外接口的裝置上,取代DVI、DisplayPort、USB、Firewire、HDMI等連接方式,預計2010年能在市場上正式運作。


##CONTINUE##
Light Peak的優勢在於可用一種細長的線纜支援多種輸入輸出裝置,目前Light Peak網路線最長可達100公尺,且雙向同步傳輸速度可達10Gb/s,預期這個速度未來10年內將會達到100Gb/s。

在Light Peak產業鏈中英特爾將生產控制晶片,而光收發器成本結構中,材料成本佔總成本近8成,所需的元件包含了垂直共振腔面雷射二極體(VCSEL)磊晶及晶粒、TO-CAN封裝、驅動IC、OSA封裝及測試等,其中以垂直共振腔面雷射二極體(VCSEL)是最關鍵元件,主要供應商是日本三菱、住友、日立等大廠。



目前台灣相關概念廠商包括前鼎(4908)、上詮(3363)、正崴(2392)、聯鈞(3450)、卓越(2496)、光環(3234)等。卓越光纖的高強度耐彎光纖(BendSafeTM)產品,已確定被英特爾採用在Light Peak解決方案,而聯鈞主要負責生產Light Peak光纖連接頭。

英特爾預計Light Peak模組將在明年開始出貨,目前日本新力(Sony)已決定在VAIO筆電中率先採用;且在IDF會場上的展示是採用蘋果的Mac OS X,市場猜測蘋果也將採用。

[IDF 2009]英特爾的Light Peak光纖技術希望取代所有線路

Stephen Shankland,翻譯:peivan
2009/09/24 18:40:01


Light Peak技術透過光纖線路發送具紅外線光芒的訊號。(Credit: Intel)
##CONTINUE##

這台模型電腦具備Light Peak控制器,以及可透過一條白色光纜傳送訊號的光纖連接器。(Credit: Stephen Shankland/CNET)

英特爾(Intel)在IDF 2009上發表了一項稱為Light Peak的光纖技術,希望有朝一日能以單一的光纖纜線取代今日電腦上各種繁雜的外接線。

剛升任英特爾架構集團(Architecture Group)聯合總經理的Dadi Perlmutter在英特爾開發者論壇(Intel Developer Forum)上示範Light Peak,他表示這項技術的元件2010年就能到位,不過還不是有Light Peak的電腦。

Perlmutter說:「我們希望可以只看到一種線路」,他表示較小的筆電現在都開始在邊邊設置數種連接埠。

在一場Perlmutter主持的示範中,舞台上放了一台電腦連接到一個螢幕上,以Light Peak光纖網路播放高畫質影片,Light Peak網路線最長可達100公尺且雙向同步傳輸速度可達10Gb/s,不過英特爾光纖傳輸計畫辦公室主管Jason Ziller在受訪時表示,英特爾預期這個速度未來10年內將會達到100Gb/s。

英特爾將Light Peak視為可取代螢幕、外部裝置、掃描器等目前用來與電腦相接的各式纜線。Ziller表示,一台電腦可裝設數個Light Peak連接埠,以便供不同的裝置使用,也可直接連接到一個備有數種對外接口的裝置上也許是一個外接螢幕。

這項技術的價格以及它多少年後可成為主流,目前都還不清楚。而無線通訊技術英特爾自己已經推行Ultra-Wideband (UWB)數年了的誘人之處在於可一次擺脫數條接線。

Light Peak技術可同時處理多項通訊協定,具備服務品質保障,會讓應優先處理的項目(例如影片)的傳輸先受到保障。


Light Peak纜線從舞台一端的一台電腦一直連到舞台另一端的一個螢幕,英特爾的Dadi Perlmutter正對觀眾展示這條線。Light Peak纜線最長可達100公尺。(Credit: Stephen Shankland/CNET)

此外,英特爾表示它也正在試著結合光纖與銅線,如此一來Light Peak就可為電腦的外接裝置供電。

Ziller表示,這些光纖纜線相當耐用,就算打了結也能繼續運作。

Intel在電腦業界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不過要為一個足以取代DVI、DisplayPort、USB、Firewire、HDMI及其他許許多多連接方式的全新的連接方式做好支援,將會需要廣泛的產業合作。英特爾目前正採取一種不尋常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正與業界合作將這項技術標準化,過去幾個月英特爾已經對其他公司做了相關簡報,現在正試著與一些來自電腦、消費者電子產品、電話等業界的合作夥伴一起正式地讓標準化程序啟動。」

Ziller不願透漏還有哪些公司正與英特爾合作,不過英特爾刊出了一項聲明,顯示Sony也是合作夥伴之一,Sony在許多市場都具備影響力。

Sony Vaio Business Group副總裁Ryosuke Akahane表示,Sony對於英特爾正在研發的Light Peak技術所具備的潛力感到相當興奮,也相信它會開啟外接裝置高速傳輸的新世代。

所以Light Peak會變成全球通用的標準嗎?Ziller表示英特爾的長期願景正是如此。


這台螢幕與Light Peak通訊裝置相接,可接收從一台遠端電腦傳送過來的影片訊號。(Credit: Stephen Shankland/CNET)



That's really amazing!!!好想了解到底是怎麼樣work的!!!

2009年11月28日 星期六

討論CIGS薄膜太陽能電池

太陽能電池的現世代是晶圓型...次世代是薄膜型...晶圓型和薄膜型又有細分不同的類型...薄膜太陽能電池目前依市佔率...主要有三類:矽薄膜,CdTe和CIGS...

目前矽薄膜為主流約佔六成...優勢在於原料取得容易成本低廉...但轉換效率較低...加上近期受到矽晶模塊價格下跌的影響也被迫降價...成本優勢不再!因為它建構產線設備的成本...原本就高於晶矽太陽能電池!加上受到CdTe價格攻勢快速搶市...可謂是腹背受敵!我想舅提的...應該是這一點!CdTe和CIGS製造成本都很低...所以影響並不大!總之...最終成本才是決定市場的主因...

被再來是CdTe(碲化鎘)...以美國的First Solar為主...不過原料Cd有毒並不環保...本來擔心受限歐盟的管制...但是First Solar成功發展了環保回收機制而保有商機...看好有機會搶佔並壓縮晶矽和矽薄膜電池的市場空間...近幾年市場成長也最為快速!雖然高效率,廉價,穩定,製程簡易,容易做大規模生產等等因素使得他在技術上發展較快...但是對Cd毒性的疑慮卻是影響其發展的最大因素!

最後是目前最有發展潛力的CIGS(銅銦鎵硒)...也是近期最多廠商大力投入的一塊!預計明年2010年的市佔率就會高於CdTe...原因有很多!如下...
##CONTINUE##
CIGS最基本的優勢在於轉換效率高...實驗室的數據可跟結晶矽比擬...不過在量產和大面積上就沒那麼好了...還有待製程上的持續開發!另一個優勢在於光波吸收頻寬較廣...故每日可轉換的電能也較多...即便是轉換較率比結晶矽太陽能電池差一些...但可以此點補足!(p.s:他的轉換效率還是薄膜中最高的!)

低製造成本,效率表現佳,耐用性、穩定性良好,不存在光衰退問題,可長期維持一定的效能轉換效率,使用壽命長,質量輕,且抗輻射強度佳,亦適用於太空,可透視和可撓性等等都是他的特點...

缺點是製程技術的複雜,限制了標準化與量產性。還有,銦(In)及鎵(Ga)材料的地球蘊藏量有限,材料短缺亦有可能發生。

第一點、因為它頗具開發潛力,早已吸引許多研發單位與企業投入開發,而且明年就可以看到很多廠商開始量產,其實CIGS在製程技術研發上絕對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尤其和CdTe比的話)...附帶一提...正峰新是直接合併子公司康田光電...CIGS製程研發上是自有技術...2005年就開始做了...四年的研發時間也相對合理!增加產線上所需的時間就短得多了,今年2條,明年Q2會開出6條產線,產能180MW,明年Q4也預計要開出另外6條...那產能應該就是360MW了!去年10月份才和德國Scheuten簽約開始合作的錸德(應該是安可光電),也預計明年第一季開始投產,2010年預計產能要開到120MW,進程會如此快速,應該是因為直接技轉的緣故吧?錸德新聞廣告都是大張旗鼓...正峰新卻完全不見任何消息!相較之下...我會比較喜歡低調的公司...未來正峰新也可結合既有的LED路燈產品...推出不需要接電線的太陽能發電LED路燈...這樣的產品未來應該會很有銷路吧?

第二點、重點得放在蘊藏量最高的大陸,以大陸中國政府支持結晶矽供貨商為例,使得目前估計至2013年以前,結晶矽市場都將呈現供過於求的態勢。這樣積極開發太陽能電池的政策引導下,我自己是覺得理應對於CIGS廠商也會等同視之,應該加速和擴大這方面原料的開採,保持一定的供料水平。

另外提一點...結晶矽材料的供過於求...對於提供單晶矽原料的上游廠商...中美晶,合晶和綠能應該不是什麼好消息吧?但是..對下游的矽晶太陽能電池廠商就是利多了...茂迪,益通,昱晶,昇陽光電,新日光能源,科冠能源(科風),太陽光電,茂矽,太極能源(廣運),燿華,樂福太陽能,江西昇陽光電(敦陽)等等...成本低了...毛利自然就高了!加上打消了之前的庫存...獲利也就一下子提升了不少!股價雖然近期都漲多了...但是再繼續漲下去應該也不令人意外!

一般以整體薄膜太陽能電池的多元化應用來說...可應用在BIPV整合式建築產品,大型電廠和消費性電子民生產品,其他軍事和防救災等用途...

而消費性電子民生產品,其他軍事和防救災這方面...其實CIGS的優勢也很明顯...因為上述的許多特點...像CIGS的可吸光範圍寬廣,此點可想想我們現在平常用的太陽能電池計算機一樣...只要有微弱的光線就可以運行!你可以想像的到消費性電子產品,如:手機,筆電,電子書...等等,總之...未來也都有機會裝配太陽能電池...潛在的市場性強商機也大!LG Display最近就推出了一個裝有矽薄膜太陽能電池的電子書!CdTe因為毒性的疑慮,我認為將會被屏除在這塊大餅之外...BIPV等建材上的應用也一樣...試問誰想生活在有毒的建築內呢?(可能只好放在沙漠等無人的地方發電了!)另外...還有近期火紅的電動車...CIGS的基板可使用鋼板...加上他諸多特點...可撓性、耐用性、穩定性、無光衰退問題、抗輻射強度佳等等...更是電動車應用太陽能電池的不二選擇!By the way...應該說是油電混合車...純電動車至少還要20年以上才有可能實現!新電池技術,基礎充電建設以及智能電網等等都是純電動車未來廣泛於市場上的先決條件...比起做電動車的廠商...我比較會注意投入其他方面的廠商...因為會比較快回收!比如說...1514亞力因為智能電網這個題材漲了一段...我和媽媽的成本低於9塊...最近獲利頗豐!只能說蠻幸運的...(p.s:智能電網的概念股除了配電工程廠商以外還有網通廠商)

不過...CIGS最根本的問題還是在於原料供給上的隱憂...In(銦)很有可能因為短缺而價格高漲!(大陸的廠商在這方面的發展上比較有優勢)不過相對CdTe而言...毒性的疑慮是比較可怕的...而且Te原料的供給上也有隱憂...也難怪各國廠商們比較願意投入CIGS和矽薄膜而非CdTe...

結論是...這兩年太陽能電池裡頭...CIGS這一塊的市場成長性應該會是最高的...大家覺得有道理嗎?:P

擁有全世界太陽能相關專利前三名的台積電...我也相信未來它肯定會是台灣太陽能廠商中最重要的公司!我也認為檯面上的廠商在10年後至少會消失一半...不過十年後世界上的變化本來就難以預測!溫室效應造成的氣候變遷...對於全球的影響又會有多深呢?暫時也想不了那麼多...現在光往前看個兩三年左右就令人頭昏了!= =

2009年4月12日 星期日

2008年第四季我國醫療器材產業回顧與展望

作者:黃彥臻/產出單位:工研院IEK/產出領域:醫療器材
出版日期:2009/02/13

一、2008年第四季產業概況

(一)總體產業概況

根據海關進出口統計資料顯示,我國2008年第四季醫療器材進口額預估約新台幣105億元,較2007年同期新台幣減少4.5%。估計2008年醫療器材總進口金額達新台幣415億元,較2007年成長2.7%。

出口方面,2008年第四季出口額估計約新台幣83億元,較2007年同期成長7.8%。估計2008年醫療器材總出口金額達新台幣313億元,較2007年成長6.5%。

2008 年第四季進口值相較2007年第四季略微下降,原因在於全球金融海嘯在第四季已對我國發生明顯影響,台灣因總體經濟受到波及,進而帶動國內消費緊縮,而醫療器材的主要進口產品多為診所及醫院之電器醫療器材,在不景氣的影響之下,亦會使得消費者替換新產品意願降低,或進而使用國產耗材或產品,故使整體進口量出現下滑現象。在出口方面,我國醫療器材主要出口產品為電動代步車、血糖計及血糖試紙、隱形眼鏡等,除電動代步車因受美國醫療健保給付趨於嚴格,使銷售略些減少之外,其他產品大多不受景氣波動影響,故醫療器材在本季的表現相較於台灣其他產業,為逆勢上揚,出口額較去年同期成長6.5%。

在產值方面,2008年第四季預計可達147億元新台幣, 2008年產值估計可達535億元新台幣,較2007年成長.3.9%。2009年第一季預計進口額仍會下降,出口則維持平盤,產值為130億元。

表一、我國醫療器材2008年第四季及全年進出口狀況

##CONTINUE##
(二)細項產業分析

進一步分析我國醫療器材進出口主要產品,其中包括電動輪椅、電動代步車在內的機動失能人士用車,是我國主要出口之醫療器材,在10~11月的出口金額為 7.5億元,占總體出口額13.6%,而「其他第9018節所屬貨品之零件及附件」所包含的內科、外科、牙科或獸醫用儀器及用具,包括醫學插圖器,其他電氣醫療器具及測定目力儀器,在10~11月的出口金額為5.1億元,占總體出口額9.2%,糖尿病試紙則占總出口額之7.3%,此前三大出口產品占總出口額之30.1%。而所有前十大出口產品則合占總出口額60.18%。值得注意的是,血糖計及糖尿病試紙的表現在本季相當優異,合併出口額創下新高。

進口方面,則是其他第9018節所屬之貨品、以診斷或實驗用有底襯之試劑及診斷或實驗用之配製試劑、導管、套管、其他導管、套管及類似品、人工腎(透析)裝置、人工骨頭、骨球、骨板、骨釘、螺絲、骨水泥等,為本季主要進口醫療器材產品。

表二、我國醫療器材2008年第10~11月進出口狀況


在本季出口產品方面,電動代步車表現並不突出,但仍為首要出口產品,與血糖計與試紙、隱形眼鏡等為我國醫療器材高成長動能的產品。在進口方面,本季的人工骨頭、骨球、骨板、骨釘、螺絲、骨水泥等骨科耗材需求略微上升。另外,本季產業動態有以下幾點關得關注:

1、 醫療耗材及通路廠商表現優異

我國醫療耗材的出口對整體醫療器材產業產值有很大的貢獻,而其技術門檻較低,故在全球的主要競爭對手為中國大陸,在大陸實施勞動合同法後因整體人力成本上升,再加上人民幣兌歐元匯率大漲,使得相關醫材耗材訂單轉向台灣的比例上升,如太醫本季表現創新高,其醫院耗材「呼吸治療密閉式抽痰管」的外銷訂單湧入為主因。東貿是國內洗腎通路及耗材銷售廠商,東貿也宣布將投資入股香港太平洋公司,計畫在未來取得該連鎖醫院51%的控股股權,有機會成為第一家在大陸經營連鎖醫院的台灣醫療器材通路公司。

2、 血糖計及血糖試紙出貨量創新高

本季血糖計與血糖試紙合併出口值創新高,五鼎本季接獲大廠Bayer訂單及美國Medicare的長用型醫療器材訂單挹注,促使營收保持成長。泰博科技則掌握歐美二線廠商的血糖計代工訂單,其血糖試紙的產能利用率亦維持高點,同時,設在歐洲的行銷據點開始產生效益,帶動其業務的成長。目前全球血糖計及試紙的代工訂單持續移進亞洲國家,國內血糖計相關廠商已超過20家,台灣廠商所累積的技術研發及製造生產能力,已在全球佔有一席之地,未來將仍是台灣醫材外銷的主要產品。

3、 隱形眼鏡成長幅度穩健

隱形眼鏡是國內近年成長力道相當穩健的產品,主要廠商精華光學雖在9月初受到其日本客戶Yamato-Jushi的破產欠款影響,但實際欠款問題已由接手 Yamato-Jushi公司的capital medica解決,並未對其整體財務造成影響。精華光學在產品設計面能針對不同客群需求及功能的研發不同產品,多樣的產品設計能在ODM業務上滿足客戶需求,同時亦能發展出不與客戶對打的自有品牌產品,雙向而靈活的商業模式,創造持續上揚的營收,今年並大力將品牌推進中國大陸,選定一級城市做出標的發展市場,預計營收效益會在明後年明顯浮現。

(三)廠商動態

目前我國醫療器材上市、上櫃及興櫃的廠商共22家,其中紅電醫醫學科技在本季掛牌上櫃,紅電醫學為電子體溫計製造商,其電子體溫計年產量超過300萬支,約占全球市場6.5%。分析各公司在2008年第四季營收,較 2007年同期成長幅度高的有百略、五鼎、晶宇生技、大學光等。而在2008年第四季營收較2007年同期衰退較大的廠商有優盛、紅電醫、雅博、晶宇生技。整體而言,本季上市櫃公司的營收總體表現,較去年同期略微成長,在全球經濟衰退,消費緊縮的大環境之下,卻仍有不錯的表現。

百略醫學本季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12.2%,其產品為電子體溫計、電子血壓計及電毯三大類,而帶動公司成長的主力產品則為電子血壓計,在第四季因美國氣候較往年寒冷,並有暴風雪發生,帶動百略的季節性電毯產品的銷售,亦為本季貢獻部分營收。同時,百略的新型電子血壓計,有預測中風機率的功能,在2008年6月已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審查,預計今年將為公司帶來新的成長貢獻。

必翔實業在電動代步車的佈局,因看好日本醫療器材市場未來商機,故加碼投資1億元至日本子公司Shoprider Japan公司,增強其通路佈局。另外,必翔實業跨入磷酸鐵鋰電池市場,在第四季傳出捷報,其子公司必翔電能和法國電動車廠Microcar簽下 1,000輛電動車的電池供應訂單,並與歐洲廠商簽下五年保證供應合約,每年至少銷售100萬顆電池到當地市場。

東貿是國內最大洗腎通路及產品銷售的企業,在國內血液透析洗腎市場的占有率達四成,估計台灣未來洗腎人口每年成長近10%,高於2003至2007年的年複合成長率6%,推估該公司未來洗腎業績的年增率也將在10%以上。東貿近年來多角化發展各項醫療及美容事業,其中外科耗材自在本季進入市場旺季,為東貿帶進豐厚的營收。東貿今年積極擴充其通路規模,已取得台灣第二大藥品物流商久裕企業51%股權,而久裕因同時持有大陸最大醫藥通路,國藥集團旗下的國藥醫藥物流公司17%股權,故東貿取得久裕經營權後,也為該公司新增了兩岸藥品物流市場通路,同時東貿亦投資香港太平洋公司,計畫取得該連鎖醫院51%的控股股權,有機會成為第一家在大陸經營連鎖醫院的台灣醫療器材通路公司,另外,東貿和龍巖集團也將合資5億元進軍醫療照護市場,未來將在全台設立逾2,000床以上的照護中心。

表三、上市、櫃及興櫃醫療器材公司營收表現


二、第四季重大事件分析

行政院科技顧問小組在本季召開「2008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政務委員張進福表示,「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中對醫療器材的獎勵僅止於第三等級高階醫材,為了擴大對醫材產業的獎勵,未來將開放讓第二等級醫材,和第三等級體外診斷試劑(IVD)適用,全面輔助醫療器材產業發展。此外,衛生署也在會議中提出,將整合藥政處、食品衛生處、藥檢局,及管制藥品管理局四大局處合併成立TFDA,依照此規劃,TFDA除了整編署內四大局處之外,也會增設醫材、新藥及學名藥等組,協助並輔導廠商在法規儘早取得上市許可,推動高階醫療器材的發展。

三、未來展望

美國新任總統歐巴馬,主張未來十年每年新增650億美元醫療預算,並預計讓全美4,600萬名無醫療保險的民眾都能獲得保險,未來政策若實際推動,將會提升醫療器材整體市場規模,此外,歐巴馬在醫療照護的規劃是強化預防醫學及疾病管理的推動,以降低整體醫藥成本,故在預防醫學的健檢、預防照護、遠端照護、體外診斷醫材等,都是國內業者觀察美國市場動態需持續關切的標的。

前國內醫療器材產業,主要仍由電動代步車、血壓計、體溫計、隱形眼鏡、血糖計、血糖試片、洗腎耗材等產品創造主要收益,然而國內醫療器者業者對此也正積極提升研發能力,擴張產品線,或尋找異業結盟、開發新方向,同時國內許多電子廠也投入或計畫投入醫療器材的開發,如鴻海亦開始累積醫療器材組裝的製造經驗,佳世達在今年也預估推出電子醫療器材產品,未來如果能結合台灣既有的光機電、資通訊產業研發生產能力,對於醫療器材產業的規模提升會有跳躍的助益。

回顧2008年我國醫療器材產業,在產值面較去年穩健成長3.9%,出口的結構仍以電動代步車、血糖計及試紙、隱形眼鏡為主力產品,產業鏈結構成熟。再從第四季的整體表現而言,其產值受到全球金融海嘯的影響並不大,出口值仍持續走高,因為是主力產品的訂單來源不易受景氣波動而影響。另外,未來在全球消費緊縮的情況之下,能提供品質穩定且價格較為低廉的二線產品、耗材,反而是台灣醫療器材擴張全球市占的另一個機會,後續的發展仍須持續關切。

2008年第四季我國製藥產業回顧與展望

作者:羅淑慧
產出單位:生物技術開發中心
產出領域:生技醫藥
出版日期:2009/02/13

一、2008年第四季及全年回顧對台灣製藥產業而言,當國內藥品最大買家-中央健保局採取健保藥價調降措施時,不僅使得國內藥品市場的成長被制約,我國製藥產業的發展及本土藥業在國內藥品市場的銷售表現也將受到衝擊。2007年,台灣藥品市場即是在健保藥價調降的壓縮下,只有1.6%的成長幅度,市場規模約為新台幣1,097億元,且本土藥廠在國內藥品市場的銷售額,除台灣東洋是正成長外,永信、中化製藥及生達等都呈現負成長。

2008年由於政府並無調降藥價的動作,且依IMS的調查統計,2008年前三季台灣藥品市場約為新台幣873億元,故樂觀推估台灣藥品市場於2008年將可能成長6%,達新台幣1,164億元。
若以通路而言,2007年我國藥品市場約有78%的銷售額(約新台幣855.6億元)是來自醫院。今依中央健保局所揭露的藥費點數統計資料來看,2008年前3季我國全民健保的門住診之藥費點數為920億點,其中醫院的藥費點數約佔74.9%(為688.7億點),顯見醫院仍是我國最大的藥品市場通路。
##CONTINUE##

(一)製藥產業之產值微成長

2008 年前11個月,國內製藥產業的累計產值與去年同期相比只有微成長0.1%,為新台幣520.8億元,且由於最大宗的西藥製劑產品之產值於第3季呈現負成長趨勢,故推估國內製藥產業2008年第4季產值將較去年同期下降1.9%,為新台幣146億元;全年度之產值則微成長0.3%,為新台幣570.2億元。今再利用近五年數據以灰預測方法推算,預測2009年第一季台灣製藥產業的產值將有新台幣146.6億元的表現,成長率約為4.4%;2009年之全年產值將成長5.8%,為新台幣603.4億元。

國內原料藥於2008年前11個月累計產值為新台幣91.2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8.3%,此乃由於在第三季的產值呈現反轉,較去年同期衰退30.5%,且2008年的存貨較2007年有增加的趨勢,故保守推估2008年第4季國內原料藥產值為新台幣26.4億元,負成長8.3%;2008年全年度累計產值推估為新台幣101.4億元,成長率為8.9%。並推估2009年第一季之產值將較去年同期成長15%,為新台幣29.9億元;2009年全年產值將有22.6%的成長表現,為新台幣124.3億元。

表1、我國製藥產值統計


西藥製劑於2008年前11個月的累計產值為新台幣377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2.4%,推估西藥製劑2008年第4季產值與去年同期相似,維持為 103.9億元;2008年全年度累計產值推估為新台幣409.8億元,衰退2.4%。其中營養與電解質液產品群(產品群碼為2002025;包括營養與電解質液、維生素製劑)的產值佔西藥製劑的28.5%,抗微生物藥產品群(產品群碼為2002050)則佔11.5%,胃腸道作用藥(產品群碼為 2002020)及心臟脈管與腎作用藥(產品群碼為2002010)分別佔5.1%及4.7%,而50%產值是屬於其他西藥製劑(產品群碼為 2002091)產品,顯見我國藥廠所生產之產品的多樣性。

推估2009年第一季我國西藥製劑之產值將較去年同期微幅成長2.2%,為新台幣102.4億元;2009年全年產值將為新台幣418.3億元,成長率為2.1%。

中醫成藥產品群(產品群碼為2004000)包括中藥傳統製劑、中藥濃縮製劑及中藥之西藥劑型等產品,2008年前11個月累計產值為新台幣52.6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5.8%,推估2008年第4季及全年度之產值成長率皆有5.9%,產值分別為新台幣15.7億元及59億元;2009年第一季及全年的產值分別推估為新台幣14.3億元及60.8億元,成長率為0.7%及3.1%。

就製藥產業的附加價值來看,2005年製藥產業的附加價值總計新台幣147億元,其中西藥製劑的附加價值為116億元,原料藥為17億元,中藥製劑為14億元。近期受到歐元升值、石油及能源價格波動、動/植物原料來源價格上漲等因素的影響,預估西藥製劑及中藥製劑2006年的附加價值微幅下降。而我國原料藥廠商為與中國大陸及印度的低價競爭區隔,以高價值、高毛利之產品為主,我國原料藥2006年附加價值較2005年大幅成長23.5%。

整體來看,估算我國2006年製藥產業的附加價值為新台幣 149億元。雖然2007年及2008年上半年,原物料及能源價格不斷攀升,但受到金融風暴的影響,2008年下半年產業環境情況反轉,再加上整體經濟環境大幅下滑的情況下,預測2007~2009年間,製藥產業的附加價值將持平發展。

表2、2003~2009年台灣製藥產業附加價值統計


(二)西藥製劑之出口額呈現衰退

2008 年前11個月,我國製藥產業之進出口總額分別為新台幣494.8億元及83.1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6%及負成長5.1%。而出口額的衰退主要是我國西藥製劑出口額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32.6%,而原料藥的成長率也不似往年之高達80%以上的成長率。推估2008年第4季,我國製藥產業之進出口額較去年同期分別皆微幅負成長2%及0.4%,為新台幣142.7億元及26.1億元。2008年全年度之進口額推估將為新台幣547.8億元,成長4.1%;出口值則負成長0.9%,為新台幣95.6億元。

我國原料藥2008年前11個月的出口額較去年同期成長約36.1%,為新台幣44.6億元;進口額較去年同期衰退約13.3%,為新台幣33.1億元。就產品群來看,76%的出口額是來自商品碼為(2942) 其他有機化合物,其中94%以上又是屬於供合成原料藥、動物用藥及輔助飼料藥之化學產品(商品碼為29420010005);進口額之55.6%則來自抗生素產品(商品碼為2941)。美國、澳大利亞及印度是我國原料藥的前三大出口的國家,佔出口額之31.5%、12.9%及9.4%。2003年以來,我國原料藥進口的前四大國家並無變化,依序是中國、印度、義大利及日本,分別佔我國原料藥進口額之33.1%、12.1%、11.0%及9.3%,且前三大國家的比重呈現愈來愈高,顯示我國原料藥之進口來源有愈來愈集中之趨勢。

推估我國原料藥進口額在2008年第4季只微成長1.9%,出口額衰退0.2%,進出口金額分別為新台幣10.2億元及11.9億元。2008年全年度之原料藥進口額則將下降11%,為新台幣37.3億元,而出口額之成長率雖不如往昔高,但也有38%的好表現,出口額將為新台幣49.4億元。

表3、我國製藥進出口統計


我國西藥製劑2008年前11個月的出口額較去年同期衰退約32.6%,為新台幣35億元;進口額較去年同期成長4.9%,為新台幣461億元。就產品群來看,66.4%及30.7%的出口額是來自商品碼為(3004)具有劑量或零售包裝式樣之醫藥製劑及(3003)不具有劑量或零售包裝式樣之醫藥製劑;進口額之86.4%則來自商品碼為(3004)產品,12%來自商品碼為(3002)人類血液產品。中國、日本及澳大利亞是我國西藥製劑的前三大出口的國家,佔出口額之19.8%、18.0%及15.7%。我國西藥製劑進口的前5大國家依序是美國、德國、法國、英國及澳大利亞,比重分別為15.6%、 13.9% 、9.0%、8.9%及7.3%。

推估2008年第4季我國西藥製劑進口額負成長2.4%,出口額負成長1.2%,進出口金額分別為新台幣132.3億元及13.3億元。2008年全年度之西藥製劑進口額則成長5.4%,為新台幣509.7億元,而出口額則衰退26.4%,出口額為新台幣42.4億元。

2008 年前11個月,我國中藥製劑進口額成長一倍以上,進口額為新台幣7,386萬元,主要來自日本進口,占中藥製劑進口額的96.2%。中藥製劑出口值為 3.5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1.1%。美國、新加坡及香港為我國中藥製劑出口的主要國家,分別占中藥製劑出口額的23.9%、19.8%及15.3%。推估2008年第4季我國中藥製劑進口額及成長率分別為新台幣1,969萬元及107.9%;出口額為9,214萬元及8.8%。2008年全年度之中藥製劑進口額則成長192.3%,為新台幣0.76億元,而出口額之成長率為22.6%,出口額將為新台幣3.8億元。

(三)心血管系統用藥仍穩居我國前十大類別藥物之首

依 IMS之TCs分類資料顯示,2008年前3季,我國藥品市場之前五大類別藥物排序與2007年相同,依序是心血管系統用藥(TCs碼為C)、消化道及代謝作用藥物(TCs碼為A)、抗感染藥物(TCs碼為J)、神經系統(TCs碼為N)、抗腫瘤及免疫調節劑(TCs碼為L)。與去年同期相比,抗腫瘤及免疫調節劑的銷售額成長率為前十大類別藥物之首,達15.3%,其次是血液及造血製劑的13.7%和抗感染藥物的9.8%。由於藥物消費趨勢不變,故推估 2008年全年度的前十大類別藥物排序應與前3季相同,銷售額之比例分佈應也會相似。


圖1、2008年前3季我國前十大類別藥物之銷售額及成長率


圖2、2008年前3季我國前十大類別藥物之銷售額比例分佈

(四)我國主要藥廠的營收表現佳

我國上市櫃之主要製藥公司在2008年前三季的營收成長率及獲利績效仍維持往日水準,並未受到大環境金融海嘯的不利影響。今再利用各公司所揭露的「各項產品業務營收統計表」來推算各公司之2008年第4季營收,進而預估出2008年度營收;由於第四季和第一季傳統上都是製藥業旺季,所以各藥廠在第4季的營收大多有不錯表現。

依與去年同期相較之第4季成長率表現來看,晟德表現最優異,成長率高達49%,此乃歸因於衛生署中央健保局自2008年9 月起提高兒童口服液給付額,幅度約8.8%,且因氣候轉寒,兒童呼吸道病人增加,小兒科呼吸道用藥的口服劑銷量成長,使得國內最大的口服液藥廠晟德於第四季的營收創新高,達新台幣1.15憶元。成長率次高者是專注於癌症藥物研發及製造的台灣東洋藥品公司,有19.9%的高成長率表現。癌症藥物約佔台灣東洋營收之4成以上,受惠於國內癌症藥物市場成長快速,近年來台灣東洋的年營收成長率都有10%以上,今加上2008年9月中旬起,台灣東洋調整抗癌藥 -ThadoR售價至每顆新台幣408元,也助長其第4季的營收。

就2008年營收推估,預測永信將以新台幣31.7億元的營收繼續穩居我國藥廠之首,其次依序是中化(新台幣26.3億元)、台灣東洋(新台幣19.7億元)、生達(新台幣19億元)及杏輝(新台幣14.9億元)。就成長率而言,以晟德表現最佳,成長率達21.5%;其次是旭富的17.7%及台灣東洋的10.4%。

表4、2008年我國上市櫃藥廠之營收推估


二、第四季重大事件分析

(一)生技產業為3大新兆元產業之一,製藥為其焦點領域

政府除了將生技產業列為「愛台十二建設」發展重點外,生技產業也是台灣未來的關鍵性產業,為3大新兆元產業之一。台灣生技產業包括新興生技、製藥及醫療器材 3大領域,今將聚焦鎖定製藥和醫療器材。生技產業更是目前唯一在2009年底「促進產業升級條例」落日後,仍可享有租稅優惠的產業。此外,2008年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以下簡稱 BTC會議)的策略建議是整合研發資源、聚焦生技利基領域,優先投入維護國人健康新藥和高階醫材產品之研發,推動台灣邁向高值化生技醫藥產業、並發展成為亞太醫療工程應用與產製中心。

製藥市場中的創新藥物雖具有高獲利及獨佔性,但也具有研發失敗率高的高風險、研發期長、投資金額大等特性,故中小型企業進行研發時,常會面臨到籌資、稅賦及人才取得的困難,藥物研發也成了台灣產業界的沉重負擔。且在我國,學研界不僅是主要的創新知識原動者,且具有較多研發資源的優勢。但與他國相較,國內產、學互動不足,且由於上游研究機構缺乏以市場導向的藥物研發的規劃思維,研究成果不易轉移至中、下游或未能有效地移轉至業界,形成我國藥物開發產業化之一大困境。因此,BTC專家建議,上游的研究機構在2010年起,每年應選出至少十個最具潛力的候選藥物進入臨床前試驗。完成臨床前試驗階段後,除選擇繼續進入產品商業化量產,也可授權給國內外藥廠或策略聯盟。

在法規環境上,因藥物的研發與審核涉及廠商的龐大利益及業界間的競爭,惟有管理單位的作業程序透明化,審查員能獨立審查,審查制度的公信力才能建立。BTC會議也建議成立台灣食品藥物管理局,並積極改善醫藥法規環境。

(二)專利過期藥之健保藥價六年內統一

健保局規劃原廠的專利過期藥,第一年原廠藥品仍比本土藥品價格高兩成,但專利過後的第六年,兩者的藥價將達到一致。健保局並指出,將視本土及外商藥廠的共識來修改藥品核價公式,且隨本土藥品的品質日益達到國際化,未來健保局將會致力縮短土洋藥價差距。

政府為控制健保的藥品總額,自2000年起,在七年內五度調降藥價,且從2006年及2007年的兩度調降藥價結果來看,國產藥廠的降幅為15%,遠高於外資廠的4.6%,顯見該調降藥價措施對本土藥廠的衝擊是遠大於外資廠。此外,本土藥品雖提供了國內七成以上的藥品量,僅得到25%的藥品費用,外商藥品則只提供三成的藥品量,卻佔據75%的藥品費用。上述現象除了是因為專利藥及學名藥之差異外,似乎也與國內外的相同學名藥產品之給付價格上有不對等的給付標準有關。

而促進美國學名藥的蓬勃發展則是1984年Hatch waxman法案的通過,該法案精神即是簡化學名藥上市程序,以能降低藥物市場價格,使民眾可在買方市場選擇等效又便宜的學名藥。所以美國原廠藥專利過期後,品牌藥和學名藥得在市場上公平競爭,病人如指定品牌藥則需自付差價。因此,政府修改專利到期藥品的核價是使其逐步符合Hatch waxman法案精神及公平交易精神。

三、未來展望

2008年我國有許多產業因受到全球金融風暴的影響,營收大多表現不甚理想。但由於製藥產業是與國民健康相關的重要民生必需產業,較不易受到大環境之景氣影響,而關係製藥產業發展的大環境關鍵因子是政府的藥價政策及管理法規。雖然在整體資本市場不佳下,上市櫃之製藥公司的市值也會有所衝擊,但製藥產業不受景氣影響的特性,讓各國政府及投資人也開始關注該產業的發展,並寄於厚望。

且在2008年第4季,我國產業界也陸續傳出好消息:

(1)國外訂單:本土藥廠永信及中化皆傳出接獲美國藥廠之合作訂單。永信接獲Walgreens訂單,接單金額雖不滿1億元,但Walgreens在美國學名藥市場占有率近兩成,未來隨著接單量逐步提升,永信將可擴大對美國市場銷售規模。中化製藥子公司中化合成公司自行生產的抗免疫製劑接獲美國2,000萬美元(約新台幣6.7億元)的訂單。

(2)興建全新藥廠:友華生技醫藥將透過子公司友霖生技醫藥,在中部科學園區虎尾基地投資6至7億元興建全新藥廠,該廠將符合歐盟「藥品稽核查廠組織(PIC/S)」,及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生產規格,以協助該公司進軍歐盟及美國藥品市場。

(3)授權金收益:中橡公司所開發的龐貝氏症孤兒藥Myozyme,2008年11月底已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專家委員同意,將放寬治療對象至成人,推估將擴大產能規模12倍。因Myozyme已授權給美商Genzyme生技製藥公司,2008年中橡來自孤兒藥的銷售權利金和一次性權利金收入推估為新台幣7.5億元,故未來來自Genzyme的授權金將有更樂觀的成長。

因此,國內藥廠未來「放眼海外市場」之成長策略與「價值創造」之研發轉型的機會是「創量」及「創價」。「創量」建議為:(1)進行產業整合以提升規模經濟;(2)掌握新興市場之快速成長機會以創量。「創價」建議為:(1)選擇有利途徑以加速藥物的創價;(2)發展利基藥物之經營模式以決勝未來。並掌握此次美國金融風暴影響下,美國各大學名藥廠紛紛到亞洲尋找代工合作夥伴以降低生產成本的機會,及時切入國際價值鏈。

2008年第四季我國生技產業回顧與展望

2008年第四季我國生技產業回顧與展望
作者:廖美智/產出單位: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產出領域:生技醫藥
出版日期:2009/02/13

2008年第三季全球金融危機正式引爆,延燒至今,各產業均受波及,生技產業亦無倖免,只是相對於其他產業,生技醫藥的抗跌性較強。在2008年道瓊及那斯達克指數分別慘跌35%及42%的情形下,Burrill Biotech Select Index亦貶抑了9.4%。生技股雖然穩健,然而在資本市場動能不足之情況下,生技公司面臨了經營上的困難,紛紛以裁員、重整及關閉研發中心因應。反觀國內,由於我國生技產業尚不具規模,因此在產業進出口、或企業營運面所受影響並不大。本文除針對正值金融風暴的第四季進行分析,亦進行2008年產業的回顧與展望。
##CONTINUE##
一、我國生技產業概況

(一)2008年產業概況

1、產值分析

根據生技中心ITIS計畫歷年的產業調查分析,我國生技廠商將近350家,大部分的公司規模實收資本額平均低於新台幣2億元,廠商類別也相當多元,有生技藥品、再生醫療、醫用檢測、特化生技、食品生技、農業生技、環保生技與生技/製藥服務業的廠商,不過以食品生技(18.4%)及農業生技(17.7%)的廠商居多。

經過多年的耕耘,生技廠商已有階段性的產品產出,整體產業的營收表現穩定成長中,在2006年營收突破新台幣200億元,成長率也開始以兩位數進展,2007 年達新台幣225億元,較前一年成長10%。而在政府一貫的支持下,未來產業的走向亦穩健成長,預估2007~2012年生技產業之CAGR為 13%,2009年預測為新台幣280億元,2012年將突破新台幣400億元。


圖1、2002~2012年台灣生技產業產值變化與預測

2、進出口分析

我國生技產品進口值大於出口值,許多生技產品仰賴進口,如抗體、疫苗、生醫材料等。但在植物種苗方面,出口值則遠高於進口值,這是因國人之組織培養技術居全球領先地位之故。

在 2008年10~11月的進出口表現上,包含生技植物種苗、疫苗、檢驗試劑、生醫材料、抗體與食品生技等六大類產品的出口值為新台幣10.6億元,較 2007年同期大幅成長42.6%,主要來自於檢驗試劑出口的大幅成長,達59.4%。在進口值方面,2008年10~11月的進口值達14.1億元,較 2007年同期成長15.2%,以疫苗產品的進口成長幅度最大,達56.5%。

在全年度的表現上,2008年1~11月的出口值達新台幣 47.0億元,較前一年同期成長26.2%,預估2008年出口值將達新台幣52.4億元。我國植物種苗之出口產品以蝴蝶蘭為主,檢驗試劑以血糖計為主,疫苗以動物用疫苗為主,生醫材料以人體相容性生醫材料的應用品為主,如骨科填入物等,抗體製備則是提供國外研發單位及研發廠商為主。在進口值方面,2008年1~11月的進口值達新台幣74.7億元,較前一年同期成長16.2%,預估2008年進口值為新台幣81.8億元。

表1、 2008年10~11月我國生技產品之進出口值變化


表2、2008年我國生技產品之進出口值預測


3、投資分析

2008年來自民間資金的總投資額為新台幣250億元,與前一年相較下滑7%。2008年初在我國新藥發展條例的加持下,我國民間資金的投入平穩成長,第三季正值全球金融風暴開始,資金的投入尚可維持前一年的水準,投資金額佔全年度的30%,然而第四季還是難抵全球金融風暴的持續擴大,投資金額僅佔全年度的19.5%。

民間的投資標的一向青睞可短期獲利的產品,因此以往總以保健食品的投資額最高,2008年初由於全球爆發能源危機,能源題材的產業備受關注,可生產石油替代品的農業生技即受到投資大眾的青睞,我國亦不例外,農業生技於2008年首次募得最多的投資金額,較前一年的新台幣30.5億元,成長了77%。


圖2、2000~2008年我國生技/醫藥產業投資概況


圖3、2008年我國生技/醫藥產業之投資領域分佈

4、通過生技新藥公司之審定情況

在經濟部工業局積極推廣下,「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逐漸被認識、認同,由於通過認定的廠商可以 ”生技新藥”為名,在募資上確實獲得很大的幫助,另外在減免上,也可享有較高的投資抵減,如「股東投資抵減」及「公司研究與發展及人才培訓支出投資抵減」…等優惠,因此申請案有增無減,2008年總申請數有45件,在2008年11~12月這段期間的申請量就佔35%,以醫療器材的申請案明顯增多、疫苗申請案其次;醫療器材以施打玻尿酸美容用的申請案居多,疫苗則是以動物用藥的申請案居多。2008年共有20家通過生技新藥公司的認定。

2008年11~12月通過審定得以適用「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投資獎勵的公司新增3家,包括開發人用藥的德英生技、寶血純化科技;開發動物用藥的賽德生技(其通過之相關產品如表所示)。

表3、2008年11~12月通過「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資格審定的公司及產品


(二)廠商營運分析

1、上市/上櫃公司分析

在15家上市/櫃生技公司中,2008年的營收與前一年相比,以晶宇生技的成長表現最佳,晶宇生技為一檢測診斷公司,生產檢測晶片/試劑為主,該公司於2007年第四季開始至今,在啤酒檢測晶片、食品檢測晶片出貨穩定下,營收逐步成長,此外該公司的人類乳突病毒檢測晶片套組已於2008年2月取得歐盟CE認證公告,並出口至歐洲市場,在食品與醫療檢驗產品相繼供貨下,2008年的營收較前一年成長49.8%。

營收成長表現不錯的公司還有訊聯生技、葡萄王、及進階。訊聯生技屬於再生醫療公司,主要從事臍帶血的儲存事業,該公司累積的臍帶血資料庫日益龐大,在2008年更擴增乳牙幹細胞儲存服務,及全方位唐氏症檢測,訊聯的營運發揮綜效,帶動該公司整體營收, 2008年11的單月營收4,789萬元,更創下該公司單月歷史新高,較10月份增加10%,2008年整體則較前一年成長21.1%。葡萄王早年生產藥品,目前所生產的生技類保健食品已佔該公司營收比重的八成,並可維持兩位數的成長,2008年在直銷事業投入人口數變多的情況下,也帶動保健食品的銷售,公司整體的營收成長逼近兩成達18.7%。而進階生技在2008年的營收成長主力來自生化實驗室的儀器及耗材,該公司9月營收6,200萬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近一倍。

至於天騵生技之大幅成長,主因2007年前三季累計營收原公告數為22,834仟元,後因處分非核心事業,其會計項目經過調整,營業收入僅餘生技部門之4,213仟元,且2008年新增通路致業績成長之故。

懷特生技新藥公司衰退的原因主要是懷特血寶的授權金各階段不同所致,2007年授權金認列為新台幣6,000萬元,2008年授權金認列為新台幣5,100萬元。

而中天生技,衰退的原因是:為因應政府公告「實施生技新藥發展條例施行細則」而調整營運,專注於新藥之研發,工廠原有產能以承接保健品之代工為主,通路與行銷分由兩家100%轉投資子公司(大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合一生機園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中天公司本身營收因之減少,但集團營收持續成長。

表4、我國上市/櫃公司2008年第四季暨全年度營運現況


2、合作聯盟

隨著產品逐漸推出,為了共同進行臨床試驗,或打開海外通路,台灣生技公司紛紛與國外公司建立合作聯盟。2008年除了訊聯生技與美國Genesis Genetics Institute合作成立亞洲營運中心,從事基因檢測;友華與日本NanoCarrier株式會社簽訂治療胰臟癌新藥Nanoplatin合作開發及銷售合約;亞洲基因與泰國生技大廠NanoASIA及i+MED公司簽訂合作意向書,將就肺結核產品,及多目標檢測之液態晶片技術平台產品進行合作;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余淑美教授所領導的水稻基因功能研究技術,技術移轉BASF Plant Science。

第四季重要的國外合作案有佳生科技與日本ACRONET結盟、懷特新藥技術授權韓國藥廠。佳生近年致力於e化的臨床資訊整合平台的創新研發,將與擅長臨床試驗資料管理及統計分析能力馳名的日本ACRONET公司簽署策略聯盟合約,雙方將合作組成「整合性亞洲臨床試驗服務團隊」,藉此策略聯盟提供高效率的整合型臨床試驗服務模式,以因應迅速成長的全球臨床試驗服務需求。

至於懷特生技新藥所研發的懷特骨寶,已與韓國太平洋大藥廠(PACIFICPHARMA)簽定懷特骨寶的授權主要條款,將續簽授權合約。懷特骨寶,是預防及治療骨質疏鬆症之新藥,已獲FDA核准進行二期臨床試驗,也將於2009年於我國以健康食品型態先行上市。

3、增資建廠

2008 年除有國光生技募資新台幣28億元新建疫苗廠外,第四季也有聯發生技、皇基兩項大型的增資建廠案;聯發生技於屏東農業生技園區投資建設的生物農藥廠已於 2008年底落成啟用,該廠佔地3,300坪,投資額1.5億元,從事生物性肥料及生物性農藥的生產,初期年產值預估可達6億元,將挑戰成為亞洲地區最大生物性農藥廠。皇基生技以種植、培育蝴蝶蘭為主,除本國外也在越南投資,看好蝴蝶蘭市場,皇基再加碼投資1.5億元,主攻切花,預計在2010年時擴充產量達到100萬枝,成為全亞洲蝴蝶蘭切花市場龍頭。

4、產品研發

聯亞生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所研發的UBIThR阿茲海默症治療用疫苗,成為我國藥政機關核准全新生物藥品人體一期試驗之首例。訊聯生技取得間質幹細胞MSC人體臨床試驗核可。永昕生醫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產品 TuNEX,於國內進行人體臨床一期試驗,可望成為我國首項核准上市的國產生技藥品。藥華生技的B肝及C肝藥物PEG-INF α-2b,完成毒理試驗及臨床試驗級的產品製造,已向美國FDA申請臨床試驗許可。瑞華新藥公司與外商Polaris Group共同研發抗癌新藥ADI-PEG20,完成了針對末期肝癌病人進行治療的二期人體臨床試驗,沒有任何明顯的藥物副作用。中天生技大腸直腸癌合併治療新藥MB-6,經美國FDA核准進行癌症新藥第二期人體臨床試驗;世基公司承接中研院技術移轉開發之產品癲癇藥Cabamazepine風險評估套組已通過衛生署醫療器材的新二期產品登記。

二、重大事件分析

2008年全球重大事件非金融風暴莫屬,各產業均受波及,生技產業亦無倖免,由於我國生技產業尚不具規模,又非出口導向,因此全球的金融風暴對我國生技產業之影響有限,反而是國內生技產業的推動政策因素影響較大,如 2008年開始運作的「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及2008年底的「兩岸搭橋專案」,分析如下:

(一)台灣「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對產業之影響

在台灣推動生技產業以來,發現許多窒礙難行之處,不外乎人才、技術及資金三方面,為解決此一瓶頸,政府大刀闊斧,突破環境諸多的限制,於2007年7月三讀通過「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並陸續於2008年2月公布相關施行細則,包含「營利事業適用生技新藥公司股東投資抵減辦法」及「生技新藥公司研究與發展及人才培訓支出適用投資抵減辦法」,未來將有助於資金挹注、鼓勵創新研發、延攬優秀人才、促進產學合作、加速落實技術移轉、促進審查效能,希望能打通台灣生技產業發展的任督二脈。

適用發展條例的公司,除了本身必須從事新藥研發外,還需符合「上一年度生技新藥研究發展費用,占該公司同一年度總營業收入淨額5%」,或「其提出申請當年度或上一年度的生技新藥研究發展費用,占該公司申請當年度實收資本額10%以上」的規定。如同前述,除了完全研發型的生技公司外,國內多數有從事新藥開發的公司,往往多元化經營,或有產品行銷的支出,要符合前述規定,可說是十分困難。因此,在2008年陸續有公司將研發部門獨立出來,另行成立新的子公司,切割研發與行銷的業務,提高研發支出比重,以符合「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規範。到目前為止,切割出研發型子公司的有中天生技的合一生技、友華生技的友霖生技、及杏輝醫藥集團的杏國生技。

預計未來將促進更多同時具有行銷與研發實力的公司,遵循此模式的運作,以符合「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相關規範,因此台灣研發型的生技公司將會越來越多。至2008年底為止,通過審定得以適用「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投資獎勵的公司已有20家,這些通過的產品很多都已進入臨床實驗、或田間試驗,值得注意這是申請成功的關鍵點。

(二)「兩岸中草藥產業搭橋專案」對產業之影響

隨著生物技術的進步,中草藥產業逐漸走向科學化、與規格化,使得各地的中草藥療效得以證明,這也增加了中草藥在全球的流通性,商機擴大。中草藥一直是我國的重點產業,馬蕭政府亦納為關鍵產業。同時,為擴大我國中草藥市場,政府於2008年底推出「兩岸中草藥產業搭橋專案」,希望藉由兩岸產官學研界的交流、協商及合作,使兩岸中草藥產業互補共創雙贏,同時亦能提升台灣產業的競爭力,進而佈局全球。

生物技術在中草藥的應用包含新藥開發及食品生技(保健品),以食品生技而言,「兩岸中草藥產業搭橋專案」對其影響如下:

目前在中國大陸從事食品生技開發的我國業者,除了產品行銷,大部分是在幫國際大廠ODM,在當地生產自有品牌之業者為數甚少。究其因,乃中國大陸對專利觀念較為欠缺,因此我國業者多將關鍵性的原料留在台灣生產,再以原料或半成品出口至大陸進行生產。因此,對於食品生技產業而言,台灣本身還是有其優勢。

中國大陸雖具有市場上之優勢、藥材優勢,但在專利保護、生產規範(食品或藥品GMP)上則遠落於台灣之後。再者,大陸近年施行新《勞動合同法》、新稅制、及人民幣持續升值之因素下,大陸的低成本優勢已不再。

台灣的內需市場非常的小,要達到一定之經濟規模,以及維持相對之低成本是相當的困難。中國大陸有許多的國際藥廠與保健食品於當地設廠,藉「兩岸中草藥產業搭橋專案」開啟兩岸的交流機會,如能善用大陸市場與藥材,以我國生產食品的GMP規範及生產健康食品(具功能性實驗或人體臨床試驗)的能力,將有利於我國食品生技廠商在大陸投資生產,爭取國際大廠的ODM訂單。

三、展望
(一)全球

1、產業體質更趨健全,資本市場於2009年下半年起回溫

國際金融海嘯及接連而至的景氣低盪,可視為體檢生技產業體質及結構的重要時刻,產業將會汰弱留強。大浪衝擊之後,仍然挺立於海灘上的應是具有堅強實力(產品)的公司,據Burrill估計美國的上市公司將會從386家減少到250家。

而經過金融風暴的洗禮,具實力的公司逐漸顯現,投資人也開始躍躍欲試,Burrill預計資本市場將會於2009年下半年開始回溫,有了資金的挹注,生技公司也將開始獲利,估計美國生技公司將會募得100億美元的資金,這將達到美國在2008年整年募資的規模、併購金額將達300億美元(2007年為244 億美元)。

2、併購持續,但效益打折、出現反向併購

在2009年上半年資金的問題仍將困擾著產業界,雖然一些體質不錯的生技公司被大藥廠併購,但大部份的新公司,是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被迫合併、或者進行割捨,只能聚焦在一個可能獲利的計畫上,以維繫生存,如此一來,併購已不再是發揮綜效的1+1=2或1+1=3,而是1+1=0.5。也由於併購效益打折,已有越來越多的反向併購(reverse mergers)出現,擁有研發實力及產品,但無資金的新公司開始主導併購,針對市場上擁有現金,但已無產品發展、市值低落的上市公司進行併購,主動尋求資金挹注。

然而在大型生技公司的收購上,並未受經濟影響,併購價屢創新高,從2008年的Roche喊出437億美元併購 Genentech,到2009年1月Pfizer又以680億美元併購Wyeth,這是由於大型生技公司擁有暢銷藥物,或是超級暢銷藥物,併購之後將為公司帶來高營收,預料大型生技公司的併購案將會有增無減。

(二)、我國

我國生技產業的發展歷程短、產業規模不比歐美,也因此所受的金融風暴影響不大,且由2008年第四季的投資已經反映出我國業者對生技產業的投入已趨保守。

金融風暴下無論上市公司或新公司都要撙節成本,我們看到大製藥廠未填補的研發缺口,正好趁此股價低迷的機會,併購具有技術或產品的生技公司,我國或可借鏡美國公司的作法,評估適合投資的公司,進行合作。而這次的金融風暴更讓產業瞭解到,未來的生技公司更需謹記「產品」的座右銘,才能屹立不搖,永續經營。

而就我國整體產業而言,國內生技公司在「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的激勵下,許多生技公司的產品已完成階段性的成果,朝向上市之路邁進,假以時日,台灣生技產業也將走向「產品」與「獲利」的新里程碑。

2007年12月11日 星期二

見證電子產業誕生成長 六十歲電晶體寶刀未老

上網時間 : 2007年12月10日

60年前的十一月,美國貝爾實驗室(Bell Labs)的科學家們展示了20世紀最重要的發明──第一顆真正的電晶體(transistor)。

很難說電子時代起源於何時,但William Sturgeon在1825年的電磁體(electromagnet)研究成果,為Joseph Henry在1830年發明的電報機雛型播下了種子,那是第一個被用於遠端通訊(距離1哩)的電氣系統。而14年之後,Samuel Morse透過連結美國華盛頓特區(Washington)以及巴爾的摩(Baltimore)間40哩(mile)的電報機線路發送了一個訊息。

雖然當時的電報機功能簡單,但需求卻令人驚訝地成長迅速。1851年,West Union開始營運;在同一個十年內,Cyrus Field則透一根在首則訊息傳出之後就中斷了快三星期的脆弱電纜,連接了新舊世界(即東西半球);不過最後他的嘗試還是取得了成功。而這種橫跨大西洋的通訊技術瞬間就家喻戶曉。

儘管Alexander Graham Bell在1875年所發明的電話被稱頌至今,不過它成為實用性設備還是在兩年後Thomas Edison發明碳麥克風(carbon microphone)之時。電話的揚聲器語音透過一包碳顆粒進行調變,改變了電路的電阻,因而把訊號發送到接收器。

接下來有不少發明家提出了無線傳輸的想法,而Guglielmo Marconi把這些構想匯整在1896年申請的專利以及後續的實證中。像電話以及電報機一樣,早期的無線電既沒有採用微處理器(CPU)、電晶體,也沒有採用真空管(vacuum tubes);Marconi在其他發明家──特別是Nikola Tesla的研究基礎上,利用高電壓和火花間隙(spark gap)把電磁波導入一只線圈和天線。

當時在整個頻譜上輻射的訊號,以目前的標準來看真是難以想像地吵雜,但卻是有效的。事實上,著名的鐵達尼號(Titanic)所發出的SOS求救訊號,就是利用Marconi無線電報公司所製造的5KW火花間隙裝置傳送出去的。

不過當時的電路是電氣性(electrical)的,而非電子式(electronic)的。
##CONTINUE##
電子時代來臨

由於無線電技術仍然粗糙且傳輸距離有限,當時的電話訊號會隨著距離的增加快速衰減,而且全世界都對能控制當時新發現的電子(electron)之流動(flow)的元件有強烈需求。

在那個時候,有一種由Edison在無意之間發現的、在真空狀態中的奇怪電流,能夠調整交流電,而Ambrose Fleming發現這對於偵測無線電波恰到好處,因此發明了第一顆簡易真空管二極體(vacuum tube diode);不過因為該元件成本高且需要燈絲來傳遞電流,因此並沒有取得大規模商業化成功。

在二十世紀的第一個十年,Lee de Forest在真空管的陽極和陰極之間插入網柵(grid);利用這種新裝置,電路能被放大、振盪和開關。而那也就是現今之電子元件的基本作業形式。透過這種真空管,工程師們學會如何製造具備神奇靈敏度的無線電,透過幾萬哩的電纜傳送語音,並在微秒(microsecond)內切換“0”與“1”。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四年期間,單只Western Electric一家公司,就為美軍生產了50萬顆真空管;到了1918年,美國一年的真空管產量就超過了100萬顆,超過戰前數量的五倍。而電子學(electronics)也就在這個時候誕生。

電子學被定義為:「一種關於用以處理在真空狀態、氣體介質以及半導體中流動的電子之元件或系統的開發及應用的科學。」這個名詞幾乎與真空管的發明同時出現,不過以上的定義卻很糟。筆者認為,電氣和電子電路之間的差異在於後者採用能整流、開關或放大的“主動(active)”裝置或零組件。

第一個真正的主動元件可能是觸鬚晶體(cats whisker crystals),一種用金屬彈性線與未加工的方鉛礦厚塊接觸,以做為原始二極體(primitive diode)應用。有關其起源的資料能找到的不多,不過看起來這些晶體第一次出現的時間,應該稍微早於Fleming具開創性的真空管研究。

而這其實有點諷刺,第一個主動元件—─比真空管誕生得早─是一種半導體,但幾乎又過了半個世紀,科學家才宣稱“發現”了半導體。

收音機一開始只有幾個真空管,但之後有一些高階產品使用了數十個。在1960年代末期,筆者有一台軍用剩餘的1940年代RBC無線電接收機,採用了19個真空管;據說當時它價值2,400美元(約是目前的3.3萬美元)。這樣看起來一個600美元的馬桶座也沒什麼稀奇。

就如同今日一樣,新技術日益增加的性能,使人們不斷地要求更多的特色、速度和功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雷達(radar)的發明使主動電子學的需求暴漲。有些裝置甚至採用了上百個真空管。

或許真空電子管技術的極致是1946年誕生的ENIAC,該裝置採用了大約1萬8,000個電子管,不過它每隔兩天就故障一次。顯然,數位技術的來臨已經把真空管逼到了極限,人們需要新型主動元件,即發熱量更低、低功耗且高可靠性的新技術。

電晶體的誕生

1956年,William Shockley因半導體相關研究獲得諾貝爾獎;次年,Walter Brattain與John Bardeen發明了電晶體。雖然有人認為這是第一個“實際”的此類半導體元件,但貝爾實驗室(Bell Labs)的科學家實際上已經建構了一種點接觸(point-contact)電晶體,這是一種很難製造且已經不再使用的元件,它從未獲得普遍應用。

大約在1950年(有許多種說法),Raytheon生產了CK703,第一款商用化電晶體元件,它的價格為18美元(相當於目前的147美元),當時真空管的典型價格為每個0.75美元,兩者簡直無法相提並論。雖然點接觸電晶體非常急切地想成為理想的主動元件,但人們需要更好的。

Shockley在1948年以現代接面(modern junction)電晶體取得專利,並繼續其半導體研究。三年後,貝爾實驗室展示了元件編號為M1752的元件;不過該元件顯然僅以原型數量進行生產。

現代電晶體誕生了,不過它並沒有立刻給電子產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那時電子產業與真空管仍處於“蜜月期”。直到1956年,日本出現了ETL Mark3,可能是第一台採用電晶體的電腦,不過它採用了130個點接觸電晶體,而且是無法實際應用或出售的設備。

接下來這一年,IBM開始銷售它的608產品,採用了3,000顆鍺電晶體;那是第一台商用電晶體電腦。與採用真空管的電腦相較,608可節省90%的電力,它利用100 KHz的時脈以及9條指令,實現了兩個9位元BCD數平均11毫秒(msec)的乘法時間;此外該產品擁有40字元的核心記憶體,重量為2,400磅。

電話產業對放大器的需求加速了真空管的發展,因此科學家爭相研究半導體技術也就不足為奇了。早在1952年,貝爾電話公司(Bell Corporation)就在美國紐澤西(New Jersey)安裝了第一台電晶體中央局端設備(central office equipment),當時採用的也是點接觸電晶體。

Ma Bell是由Alexander Graham Bell創辦的,他曾擔任聾啞教師,一生中大多數時間均從事為聽障人士提供服務的事業。因此,貝爾公司大概在1953年,就放棄了其絕對領先的電晶體消費性產品─—即一種助聽器的所有專利權使用費。

業界老前輩可能還記得Raytheon的CK-722,那是第一款商用接面電晶體。在1953年時,每個價格大約為7美元,在當時是很昂貴的。筆者記得曾在1960年代從Radio Shack購買許多規格不一的電晶體時,裡面就有CK-722,也許是工廠的次級品;那時的價格多少已經不記得了,但那些特價品大概就是1~2美元一袋。

到了1955年底,同樣的元件的價格下滑到了0.99美元。摩爾定律(Moore’s Law)那時候還沒有被發現,但電子零組件的無情降價已經開始了,是新興的半導體技術使這一切成為可能。

最早在1954年,Regency Electronics才生產了第一台商用電晶體收音機(統稱為TR-1)。當時德州儀器(TI)為了給它們的新型電晶體尋找市場,與美國國內許多收音機製造商進行了接洽,但除了Regency之外都碰了釘子。

一則有關TR-1的TI新聞稿,將這種新型的零組件稱為“n-p-n成熟接面(grown junction),也就是鍺三極管(germanium triodes)。”這種三極管從過去到現在仍然是三元件(three element)真空管。

到1960年代初,消費者迷戀上了小型收音機(1959年就賣出了500萬台電晶體收音機)。那時候的商人就像現在一樣,渴望實現他們的產品差異化,於是開始利用收音機中電晶體的數量來促銷產品。

儘管至少有一家供應商試圖建構僅採用兩個電晶體的收音機─—實際上很少採用8個以上的電晶體,但常常有多達16個電晶體被焊接在電路板上,當然大多數都未被連接。那可能有一點類似目前的GB之戰;而到底有多少iPod使用者會把40GB的硬碟塞滿呢?

電晶體仍寶刀未老

現在市面上的離散式電晶體有點像是時空錯亂,不過它們仍然廣泛存在於許多對它們迫切需要的應用之中;價格從幾乎零到針對某些特殊應用的幾十美元都有。一顆與值得尊敬的CK-722尺寸相當的IC可能包含幾百萬個電晶體,而且每個電晶體的價格大概只值幾毫美分(microcent)。

諷刺的是,一些困擾真空管並導致其接近滅亡的問題,現在也在電晶體產品中揮之不去。在1946年,全球所有電腦的容量消耗的功率僅僅為幾百千瓦(kilowatt)。目前一座資料中心(server farm)就吸取幾兆瓦(megawatts)的功率。

在2005年,全球的資料中心需要相當於14座十億瓦特(gigawatt)的電廠供電。據說,Google在美國奧勒岡州Dalles的資料中心,就設置了四層樓高的冷卻塔(cooling towers)。

電晶體出現了許多變種,其中最重要的是場效電晶體(FET)。FET是在1960年由John Atalla在Shockley的研究基礎上發明的,一開始是種新奇的事物,而RCA利用FET技術推出了一系列邏輯晶片;但是因為它們的速度慢,僅被用於特殊的低功率應用,大家都了解該技術永遠取代不了更有用的接面電晶體。

現在,當然,FET成為數位革命的基礎,速度問題已得到了解決,而它們的極低功率要求使之可能被成千上百萬地整合在一顆IC之中。

三真空管收音機不會產生很多熱量,但把1萬8,000個真空管放進電腦,其空調系統就會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這對於所有類型的電晶體也一樣,一顆整合了幾百萬個低功耗FET的IC將會因過熱而燒毀。因此,同樣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供應商正利用像多核心這樣的不同技術來獲得更好的MIPs/mW比例。

在Morse完善了第一台真正的電氣系統——電報機的同時,Rudolf Clausius把熱動力學(thermodynamics)的第二定律編成了基本概念的法典,它折磨著整個電子學的發展歷史。

多核心可能是、也可能不是目前MIPs/mW問題的解決方案,但把大量的低功耗CPU整合在單核心上,Clasius定律將再次揭示問題所在。筆者懷疑在電晶體100歲生日以前,將會有全新的低發熱(low-entropy)技術將被發明;而那也將帶來無情的熱調節問題。

(參考原文:The transistor: 60 years old and still switching)

(Jack Ganssle)

2007年7月22日 星期日

電動自行車商機潛力大 台商別錯過

上網時間 : 2007年07月02日

國際油價屢創新高,加上溫室效應造成氣候異常,綠色能源相關議題已成為全球最受關注的話題。身為目前唯一量產化的「純電池動力交通工具」,電動自行車在高性能電池、馬達技術與電源管理系統等先進核心組件加持下,將以超低使用成本和環保節能等優勢,大舉進攻中國、印度等新興國家都會市場,總體產值高速成長可期。

台灣廠商也正全力衝刺MOSFET、電源管理IC及馬達控制MCU等零組件市場,2007下半年將開始逐漸增加出貨量;根據拓墣產業研究所(Topology Research Institute)研究員許鴻德指出,台灣電動自行車2007年第三季產值可望大幅成長達129%,全年產值約1.38億美元,佔全球總產值3%,進步空間仍大。

依需求和功能不同,輕型電動車(Light Electric Vehicle,LEV)市場可分為運動休閒/工業用途之專用載具、為高齡人士設計的電動代步車,以及滿足都會區中短程移動(60公里以下)需求的電動自行車/電動速克達產品。拓墣表示,據統計,全球電動自行車出貨量已從2001年120萬輛成長至2006年的1,511萬輛,過去6年的年度複合成長率超過50%;電動自行車與其高階產品「電動速克達」,可說是未來輕型電動車市場的利基型產品。

相對低廉的使用成本,是促成電動自行車快速成長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據中國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針對一級都會地區不同交通工具(電動自行車、大眾運輸工具、傳統汽油動力速克達與經濟型小汽車)的模擬使用成本分析顯示,若依照每天通勤20公里、每年通勤310天計算,電動自行車平均每公里行駛成本僅傳統汽油動力速克達的30%,成本低於經濟型汽車的十分之一,甚至低於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的成本。

如不考慮失竊等風險因素,以及購車、停車、充電等費用,電動自行車的成本優勢仍遠勝於其他交通工具。假使國際原油價格達到高盛(Goldman Sachs)預估的每桶105美元新高點,以電能為動力來源的電動自行車使用成本優勢,將持續擴大50%。

分析電動自行車高速成長的推動因素,充電電池、電源管理系統等核心組件品質提升及成本降低可說功不可沒,其中充電電池的技術升級將成為引發電動自行車換機潮的另一重要驅動力。鋰離子電池重量(5公斤)僅為鉛酸電池(13公斤)的40%,續航距離卻是鉛酸電池車型的兩倍,未來電動自行車市場全面換用先進充電電池將是不可擋的趨勢,日本市場已有將近五分之一的頂級產品使用性能更優異的鋰離子電池。

而佔全球電動自行車需求95%以上的中國市場,在消費實力逐漸提升的情況下,對於電動自行車性能的要求自然也會水漲船高,高性能二次電池技術升級(提升續航力、縮短充電時間、降低電池重量),勢必成為引發電動自行車換機潮的另一重要驅動力

從人力驅動進化到電池動力驅動自行車,可說是人類交通歷史上的重大躍進;拓墣認為,倘若汽油價格繼續攀升,由電動自行車引發的「綠色交通革命」將快速擴展到全球。事實上,各國政府已深刻體認綠色交通的重要性,開始增設自行車專用道、路徑、或相關公共設施。而來自中國、印度等新興國家的市場驅力,也是電動自行車產業得以持續蓬勃發展主因之一。

拓墣指出,例如中國城市地區居民家庭收入快速提升、二次電池與馬達技術的躍進,以及中國政府為了減輕能源與空氣污染問題、進而支持電動自行車並禁止汽油動力摩托車等,都是促成電動自行車高速成長的主要因素之一。隨著印度人均GDP將於2009年突破1,000美元關卡,印度也可望成為除了中國之外,全球電動自行車市場另一個重要的成長引擎。


電動自行車關鍵零組件與台廠競爭優勢分析(拓墣產業研究所,2007/06)


2005年~2010年全球電動自行車出貨數量預估(單位:萬台;拓墣產業研究所,2007/06)

2007年6月23日 星期六

遺產稅不廢 台灣錢外流更嚴重

立委劉憶如主張分階段減稅,不必一步到位

台灣投資海外資金去年衝高到一兆四千多億元,是過去平均的兩倍以上,劉憶如認為,台灣最有錢的一○%懂避稅,最窮的一○%沒有錢,而八○%中產階級卻因儲蓄被懲罰,導致資金出走……。


整理/李盈穎

最近立法院討論遺產稅廢除的問題。其實現在全球都朝向廢除或大幅調降遺產稅,台灣人不能再閉門造車,因為廢除遺產稅才符合公平正義。我們不用一步到位,要分階段。我覺得能做的就是大幅提高起徵點,全面廢除做為長遠的方向。

全球各國近年紛紛調降(或廢除)遺產稅的原因很多,國內許多人以為是在藉此吸引資金。但事實上,這只是原因之一,還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因為,「資金的移動」最關鍵的決定因素是在於投資機會、以及報酬率的高低,即使一個國家完全沒有遺產稅,若沒有什麼投資機會,報酬率又低,資金還是不會長期停留。
##CONTINUE##
較星港報酬率低、稅率高 當然留不住資金

但是,如果像台灣這幾年越來越沒有投資機會,報酬率又低,稅率卻還比其他國家都高,資金外流的情況當然就雪上加霜,更加失去競爭力了。將香港、新加坡和台灣的稅制對照,就可以了解,為什麼這兩年,台灣人大量至香港、新加坡開戶投資,把錢搬到國外。

香港在二○○五年十一月修法通過全面廢除遺產稅,新加坡則不但起徵點高(大部分人不用繳遺產稅),還有自住房屋價值在七百八十二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兩億六千一百萬元)以內者可扣除,不必申報遺產稅;房屋以外財產亦有約新台幣兩千萬元扣除額。另外,新加坡即使對少數需繳遺產稅的人,稅率也只有五%及最高一○%兩種低稅率。

相對來看,台灣目前遺產稅其實是全球最高(最高邊際稅率五○%),如此一來,國內資金當然越來越會往外走。民進黨執政前六年平均一年資金外流六千億元,去年一年資金竟流出一兆四千五百億元,這個金額是過去幾年平均的兩倍以上,資金外流狀況實在令人擔心。

全球搶著吸引資金的動機之外,國際上廢除遺產稅的最主要原因,是因為認知到遺產稅的課徵其實是違背公平正義的。

課完所得稅,再課稅後所得 當然違反公平正義

從「公平正義」角度看,遺產稅是對個人雙重課稅。因為所得稅已經針對每個個人每年累積的財富課稅,而遺產稅則又針對每個個人終身累積的財富課稅,因此遺產稅其實是在個人繳納所得稅後的「稅後所得」,再予以一次雙重課稅。

更諷刺的是,如果一個家庭的「稅後所得」全部花光,甚至浪費掉,則不需繳遺產稅。倒是另一個辛辛苦苦存錢儲蓄的家庭,反倒要繳遺產稅。因此「遺產稅」在近年來,被全球各國清楚認知是對個人及家庭儲蓄的「不當懲罰」。目前沒有課徵遺產稅的國家包括中國大陸、香港、馬來西亞、泰國、加拿大、紐西蘭、澳洲、瑞典、葡萄牙、義大利等,美國亦分階段大幅調降遺產稅。

台灣除了最貧困的一○%的人,剩下的九○%都有儲蓄。依據統計資料,目前台灣平均家庭稅前所得為一百二十萬元左右,平均每年繳納所得稅二十五萬元,稅後所得因此為九十五萬元。這個每年九十五萬元的稅後所得,如果完全花光了,就不需繳遺產稅。但我試算如果一個家庭省吃儉用,每年都儲蓄和繳付房貸,工作四十年後,則可有至少三千萬元的財產,但這三千萬元留給自己的家人、小孩,卻要再被課一次遺產稅,這實在是我們政府對台灣所有儲蓄階級的再次剝削。

經濟學諾貝爾獎得主史迪格里茲(Joseph Stiglitz)自一九七八年就開始提倡廢除遺產稅,並發表經典論文闡述遺產稅制的不公平。他說有的父母親把錢花在小孩的教育上,也就是培養小孩的human capital(人力資本),政府不會予以課稅(在台灣就是送小孩去補習、上私立小學等,這不會課稅),可是如果家長認為小孩沒有讀書的興趣或能力,因此擔心小孩未來的生活,因而決定存錢留給他,這就變成遺產,必須要納遺產稅,無疑是剝奪為人父母自由選擇的權利。

調降或廢除是世界趨勢 為何台灣獨獨不同?

我們的財政部長不贊成這個說法,他的理由是台灣人許多財富不是辛苦得來的,而是從股票的資本利得得來的。如果這是我們財政部因而反對大幅調降或廢除遺產稅的理由,則並不正當。因為財政部應該去做資本利得稅制的檢討,而不是一方面違背國際潮流,一方面又讓中產階級去為不敢做稅制改革的財政部承擔責任。

還有,若要檢討資本利得稅的話,我們是用證交稅替代證所稅。有課徵資本利得稅的國家,像美國,資本有損失的時候,都是可以扣抵所得稅。這幾年台灣散戶都賠錢,但是大家不但沒有資本損失扣抵,甚至還繳了非常多的證交稅。即使台灣股票相對於所有國家表現低迷,但去年政府證交稅收入也收了九百億元,高達遺產稅收入的四倍。政府尤其不能把股票賺錢的人一竿子打成好像這些人都是罪該萬死,因此用課徵遺產稅來彌補生前沒對這些人課資本利得稅;甚至殃及無辜,連一輩子沒碰過股票的人,或在股票市場上賠慘了的人,都還要陪著繳交遺產稅。

這幾年台灣彌漫一種「共產主義」的氣氛,可能是因為所得分配惡化,大家有怨氣,都想要打擊有錢人。但除了最貧困和最富有的,絕大多數人都是中產階級,這些人沒有聲音,也沒有力量和政府據理力爭,只好承擔所有的不公平。

想想看,台灣的大企業有可能接受這種重複課稅嗎?許多真正最有錢,累積最多財富的人,其實也是最會「避稅」的一群人。這些人背後有會計師協助,對於如何在生前移轉財產,有許多的知識及辦法,因而他們的小孩常常完全不用繳納遺產稅,這更是最大的不公平。我們不能只顧最有錢的一○%或最窮的一○%,因而犧牲掉占八○%的中產階級。

我問財政部長說,為何這幾年來整個世界的趨勢在重新檢視遺產稅之後,最後的結果都是大幅調降,或是全面廢除,而沒有一個國家調升?他沒有回答我。該有人顧到中產階級,為他們發聲說話了。

四要一沒有 快速滾出第一桶金

今周刊.文.歐陽善玲 製表.歐陽善玲

新手投資海外市場,普羅財經董事長林建鋒認為,要謹守「四要一沒有」原則,才能在資金較少之下,獲利穩健成長。第一、要了解自己的投資屬性,第二、要有資產配置概念,第三、要設立理財目標,及停損、停利點,第四、要定期檢視投資標的表現。最後,沒有短線交易問題

對沒有投資經驗的新手或社會新鮮人來說,以十萬元左右資金投入海外市場,在須兼顧資產配置的情況下,短時間內想要獲得不錯報酬,幾乎不可能。除非以集中、重壓單一標的方式進行布局,才可能異軍突起。否則績效多以小碎步方式前進,時間一久,才有可能開花結果。

普羅財經董事長林建鋒指出,投入資金在十萬元以下的投資人,多半以年輕人為主,屬於資產累積剛起步階段。此時,較沒有經濟壓力,也沒有房貸、生活負擔,理財目標以快速滾出人生第一桶金為目的。因此,投資組合應以股票型基金為主,不用特別配置債券基金。

再以積極、穩健及保守型投資新手個性區分,隨著屬性不同,投資組合策略也不一樣。
##CONTINUE##
就積極型配置來看,林建鋒建議長線題材豐富、多元的新興市場基金,應占投資比重五成以上;另外產業類基金,至少可配置二成左右。剩下部分,才是全球型及歐美成熟市場基金。

穩健型投資人資產組合,則應降低新興市場、或產業類基金投資比重,並提高歐美大型股基金配置;至於保守型投資人,除了將波動較大的新興市場,比重降至最低外,還要同步增加全球股票型基金、及歐美大型股基金投資比重,最少逼近九成左右。林建鋒利用短中長期績效平均,並加計風險考量,篩選出海外基金優質標的,供投資新手參考。


了解投資屬性 才能選對標的

除了嚴選標的,進行布局外,林建鋒還提醒新手,投入海外市場時,要謹守「四要一沒有」原則,才能在資金相對較少的情況下,獲利穩健成長。

第一、要了解自己的投資屬性;第二、要有資產配置概念;第三、要設立理財目標,及停損、停利點;第四、要定期檢視投資標的表現;最後,沒有短線交易問題。


林建鋒解釋,了解自己的投資屬性,就是認清風險定位,如此才會選對適合自己的標的;而具備資產配置概念,能幫助自己不偏頗。另外,設立停損停利點,能培養投資紀律,定時審視投資績效,才能汰弱留強,反映市場變化。至於短線交易則不符合基金長期投資精神,投資人千萬別以玩股票心態,來操作海外基金。

最後,新手投資人還可特別留意手續費問題。以布局海外基金為例,由於報酬率易受匯率波動影響,一旦台幣走升、海外資產部位出現匯損,基金帳面獲利先打折扣不說,再扣除手續費用,投資人實際落袋的部分,將比想像中更少。

因此,投資人可細心比較各銀行手續費優惠,特別是投資機構常不定期推出手續費折扣,不無小補,對社會新鮮人來說,將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548期今周刊)





禾瑞亞科技 股價上百元衝勁足

禾瑞亞去年財報也出奇的好,營收、稅後盈餘均順利拿下歷史新高紀錄,今年前2月業績表現也不差,自結營收為7791萬元,累計稅後盈餘1466萬元,每股稅後盈餘0.48元。
##CONTINUE##
文.欣慧

興櫃市場母以子貴再添一起。禾伸堂日前宣布正式跨足數位電視產業,憑藉的就是旗下轉投資的IC設計廠禾瑞亞科技公司。

影音晶片領域站穩腳步

有母公司強大的支持,禾瑞亞在技術上的表現,也確實令業界側目;禾瑞亞科技日前宣布獨立開發的EM2820,是目前市場上同等級產品中耗電最少且通過WHQL認證的USB2.0影音晶片;這項產品可完全支援USB2.0/1.1的規格,在技術領先優勢下,4月16日才剛在興櫃掛牌的禾瑞亞股價就衝上百元,股價更較母公司禾伸堂風光。

由於技術領先,禾瑞亞在公司成立2年後(93年),即快速宣布損益兩平,近3年每股營收、獲利也一直在穩步成長。禾瑞亞趕在4月財報結算之際,送件登錄興櫃,果然去年財報也出奇的好,累計營收3.59億元、累計稅後盈餘8650萬元,均順利創下歷史新高紀錄,今年前2月業績表現也不差,自結營收為7791萬元,累計稅後盈餘1466萬元,每股稅後盈餘0.48元。

以影音晶片起家的禾瑞亞,在影音晶片領域站穩腳步後,又於去年宣布跨入觸控式控制晶片領域,截至去年底止,雖然比重仍低,只有2%,不過,在電阻式觸控面板控制晶片部分,禾瑞亞的亞洲中大尺寸產品中的市占率卻已逾4成,月銷量達5萬組以上,日前其4吋電阻式觸控面板IC更被微軟7吋UMPC採用,成為內建元件,在獲知名品牌內建下,預期對禾瑞亞未來搶占市場商機有直接助益。

禾瑞亞對於觸控式面板控制器前景極為看好。禾瑞亞推估,全球中大尺寸觸控式面板市場規模即達到1200萬片,市值達到92億美元;不過禾瑞亞分析,在觸控式面板控制器領域中,電容式加上聲波觸控式仍占大宗,比重達64%。

但目前這部分的市場主導者全數為歐美大廠3M、ELO,近年雖有研華及飛捷切入此市場,不過也僅限於POS等下游終端產品市場,使得亞洲市場形成上下游產品長期被壟斷的特殊狀況,嗅到這塊市場商機的禾瑞亞是全力投入聲波式觸控面板的研發,希望可以成為聯結上、下游廠商的重要廠商。

降低研發費用壓力三管齊下

為了順利在聲波式觸控面板市場卡到一個位置,禾瑞亞近幾年在研發上提撥的費用也與年俱增,禾瑞亞不諱言產品設計及應用開發投入的成本相當高,自93年度順利轉虧為盈以來,研發費用一直以年成長率10%的速率成長,去年更已來到3466萬元。

為了降低研發費用步步高升的壓力,禾瑞亞內部也一直研討,終於擬出了三大對策,包括擴大經營規模、與供應商協調改採以量制價的模式,與代理商保持密切聯繫,以隨時掌控消費端的反應,將研發時程縮短到最短,在此三管齊下,禾瑞亞研發比重居高不下的問題,終於獲得初步解決。

由於禾瑞亞近3年營收規模也在快速成長中,其研發費用占營收比重已下滑到一成的水位,相較於92年的29%明顯走低;但禾瑞亞也坦誠,研發是一定要,未來還是會視營運狀況提升研發費用,只是,仍希望成長率可控制在一定的幅度內,讓公司可以維持穩健成長。
====================================
觸控式面板相關產業都蠻有前景的,未來在消費性電子產品的應用上會逐漸加重,不過在找尋標的物時,還是得先看業績是否有開始發酵?以及在營收和毛利上的效益是否逐月逐年成長中?

3公分的燈泡傳奇 拱出飆速產業

小小的LED,已經全面入侵你的生活,更炒出兆元商機、5大新富豪。
現在,連郭台銘、曹興誠、……也準備揮軍攻占這塊市場。


文·曹以斌 

什麼是19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發明,大概所有人都會說:「愛迪生發明的燈泡」;因為,有了燈泡之後,人類的生活因此不再黑暗。只是,你可知道嗎?過去照亮人類的燈泡,在20世紀末,已經漸漸被一項新科技所取代,它的名字叫做LED(發光二極體)。

或許,很多人並未意識:你我的身邊,其實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燈泡,開始被LED取代,像是經過十字路口旁的紅綠燈,以及指示綠燈時間的小綠人、家中的手電筒、汽車上的車尾燈與煞車燈,數位相機上的閃光燈,都已經改採LED作為光源;現在,就連筆記型電腦(NB)、手機、iPod以及液晶電視裡頭,也都用上了LED。

還記得連續兩年的元旦跨年,台北信義計畫區湧進超過50萬人,爭睹台北101大樓的煙火秀嗎?這段令人印象深刻的畫面,迄今仍在全世界的網路上流傳著;當時估計,全世界至少有30億以上的人口,看過這場精彩的煙火秀。
##CONTINUE##
LED應用日廣 前途不可限量

就在101高空煙火釋放的同時,101大樓上強力打出贊助商新力(SONY)液晶電視品牌BRAVIA的字眼,就是運用LED創造出的美麗夜景,而強調未來將內建LED展現畫面高品質的新力BRAVIA,也真的靠這令人矚目的廣告宣傳,在台灣創造了驚人的銷售成績,並奪下國內液晶電視的銷售王座。

位於台北敦化南路上的居安公園,到了傍晚,許多父母帶著小朋友在這裡享受優閒的親子生活,大家似乎都不必擔心,會被水銀燈所聚集的蚊蟲叮咬;因為,兩年前,居安公園的水銀燈,有超過8成已經陸續換成LED燈;由於,LED不會發熱的冷光特性,免除了大批蚊蟲聚集;而且,LED散發出來的柔和燈光,也比耀眼的水銀燈來得更具情調。

同樣地,新竹的天公壇吊橋,是新竹人口中傳誦必遊的「夜八景」之一,夕陽西下之後,人潮不減反增;因為,天公壇吊橋上的照明燈具,已經全部換成LED,柔和又具色彩變化性的LED燈光,讓夜景變得更美麗。「而且,它非常省電,平均1個小時只花新台幣4塊錢,幾乎是傳統燈泡的十分之一」,新竹市路燈管理所所長馬耀球說。

事實上,LED正全面的入侵你我生活的各個層面。以目前每個人隨身攜帶的手機為例,不但電話號碼的按鍵與手機螢幕裡都換成了LED,就連相機手機上的閃光燈,現在也都由LED擔綱。「因為,LED省電、壽命長,又沒有有害環境的汞,加上反應時間超快,自然越來越多應用會選擇它。」享有台灣「光電之父」美譽的國科會顧問,同時擔任光電科技協進會(PIDA)董事的石大成說。

LED也可以免去許多不便。像是交通號誌因為燈泡壞了故障,工程單位必須封閉街道以更換燈具,如此將影響交通。現在,全世界各國的交通單位,已經全面改用產品壽命長,又不易損壞的LED當作交通號誌的燈具。

根據工研院經資中心的統計,新加坡有超過9成以上的交通號誌已經換裝;在台灣,紅綠燈與小綠人採用LED的數量也不斷升高;最近,經濟部能源局已經宣布:全省未換裝的43萬盞交通號誌,將在3年內,投入超過新台幣20億元的預算,全部換裝成LED號誌。而鄰近的亞太各國,包括中國大陸、東南亞各國,LED號誌的普及率都在一成左右;一旦開始換裝行動,將締造龐大商機。

除了交通號誌,很多人也發現:隨著LED的亮度越來越高,包括車子的尾燈、煞車燈都改用LED了。就以台灣的來說,目前已經有接近5成的車款尾燈改用LED,至於照後鏡旁的第3煞車燈,改用LED的比例則更高,至於頭燈的部分,一位車廠研究人員表示:「只要散熱問題能夠解決,很快就會換成LED頭燈了」。

長期研究LED產業發展的工研院經資中心(IEK)分析師林志勳表示,為了符合京都環保議定書的協定,全世界各國都在想辦法節省能源、降低污染,過去用在路燈照明的水銀燈具,確定在未來的5年之內,要逐步被各國淘汰;雖然,目前LED燈具的發光效率只有水銀燈具的一半左右(水銀燈具約120流明/瓦、LED燈具的發光效率則在60~80流明/瓦之間),但包括日本、韓國、美國,甚至中國大陸,都以國家級的計畫來支持LED產業,讓LED的技術能夠取代傳統日光燈與燈泡的地位。

世界級大廠卡位 台灣不例外

尤其是缺乏能源的中國大陸,石大成發現:大陸公布最新的十一五計畫裡,已經全面推動國家級的半導體照明工程,在大陸的北中南6個城市等地,花5年的時間培養中國大陸自己的LED產業。據中國官方的統計,如果中國的照明燈泡都改用LED照明,1年節省的電量,將可等於10座長江三峽大壩一整年的發電量,「從大家都以國家型計畫來推動LED,就可以看出這個產業如旭日東升、前途不可限量」石大成表示。

根據光電科技協進會的預測,到2008年全球的LED商機將達到92億9200萬美元,也就是超過新台幣3000億元,而全世界一流的科技公司,包括了飛利浦、歐思朗與美國的奇異電器(GE)也都看好LED的發展前景,紛紛投下大量資源。

像是飛利浦在去年8月中斥資將近10億美元,從安捷倫手中吃下合資公司Lumileds的所有持股,將這家總公司位於美國加州聖荷西市的LED公司,全部納為飛利浦百分之百持有的子公司。因為,專門生產 LED的 Lumileds 平均每年的營收都以超過5成的幅度成長(飛利浦傳統的照明設備,每年的成長幅度只有1成左右);儘管Lumileds在1999年才成立,但去年的年度營收已經正式跨越新台幣百億元的大關,並成為全球前5大LED廠之一。

「相對於飛利浦全數出脫台積電的持股,卻寧願花大錢買下這個掌握LED技術的小公司,就可以看出LED產業的前景。」曾經在聯電、欣興電子擔任製造經理、廠長,後來自行創業並轉進LED產業的宏齊董事長汪秉龍觀察。

LED的龐大商機,不單被歐美大廠覬覦,在台灣,這兩年以來,也成為眾家科技大廠們卡位的市場。除了台灣第一家LED產業的光寶科技,一直不斷地擴張自己的市場之外,未來幾年,將要大量運用LED取代傳統冷陰極管(CCFL)作為背光源的面板廠,更是態度積極,「就以今年的筆記型電腦面板來說,有排名前3名的世界級NB大廠,幾乎新案子都要求改用LED當作背光模組,讓友達、奇美等面板廠不得不趕緊卡位。」專門分析面板與LED產業的德意志證券分析師李宜家說。

由於液晶面板改採 LED 當作背光源後,色彩飽和度更佳,與液晶電視對抗的電漿電視將面臨更大的威脅;李宜家表示,比起傳統的冷陰極燈管(CCFL),LED 還有省電,以及讓 NB 更輕、更薄的效果,在成本增加有限的情形下,今年下半年起,取代CCFL成為NB螢幕的背光源,已經相當明確了。尤其,傳統的CCFL燈管中含汞,對環境將造成汙染,京都議定書中已經規定在2012年以前禁用,未來CCFL勢必會被取代;因此,汪秉龍篤定地認為,「未來,光源將變成 LED 的天下!」。

除了面板廠之外,另一家積極卡位LED市場的就是鴻海集團,因為鴻海集團除了鎖定通訊、電腦與消費性電子等三大領域之外,也積極布局照明系統與車用電子兩大市場,而LED就是重要的關鍵零組件。

4月26日晚上6點,位於竹科的IC設計廠義隆電子大樓裡,一場盛大的感恩晚會上,就可看出鴻海進軍LED市場的企圖心,因為,由曹治中轉投資且擔任董事長的天鈺半導體,成功的開發出LED(發光二極體)用的驅動晶片,配合著鴻海集團切入LED照明與大型LED戶外看板等應用,已經獲得積極推動節能政策的中國大陸重點城市,包括北京、上海、重慶、深圳等城市的認證,再搭配著北京奧運大量運用LED的光明工程題材,已經成為郭台銘手中的另一隻賺錢金雞母。

全球LED商機大好,又有大廠帶動,自然讓身處其中的LED廠商成了當紅炸子雞。自1972年,德州儀器在臺灣設立第一條LED封裝線,到今天,台灣已經有18家公司靠著LED產業掛牌上市,台灣廠商的LED年出貨量更占全球LED出貨量的17%,僅次於日本,成為LED製造大國。

光寶是台灣LED業的少林寺

就在這段時間,台灣也創造出不少靠LED致富的新富豪。目前,國內的LED大老闆,有超過一半都是出身於光寶,包括了億光董事長葉寅夫、東貝董事長吳慶輝等人。「把光寶稱為台灣LED產業的少林寺,一點也不為過。」石大成說。如今,昔日的工程師、黑手老闆、跑船的……,都一一成了光電業的一方之霸,名列LED產業發展的封神榜內。

債,是珍貴資源!


先學會理債,才算會理財

作者:楊紹華 圖:GettyImages/TDI

在理財專家眼中,「債」是種可貴的人生資源,善用債務,能為人生加分;若你此刻身陷債務苦海,多半是因為你並不珍惜這個資源,濫用債務。

3月底,中央銀行再度宣布調升利率,這是過去兩年多年來的連續第十一次。從2004年10月開始,央行對利率累積調升幅度已達1.5%,以此幅度計算,20年期300萬元房貸戶的每月本息支出,已經增加超過千元。

利率水準代表資金成本的高低,利率愈高,借錢所需負擔的利息成本也就愈重。十一次升息就好像是緩緩加溫的爐火,不只房貸族,只要身上背負債務者,或多或少,都已開始感到壓力迫近。

不幸的是,壓力還沒看到鬆弛跡象,「下一次,利率調整會更加接近於中性水準。」央行總裁彭淮南在3月底的談話,似乎暗示下半年仍將持續升息,貸款戶肩膀上的利息重擔恐怕還得再添斤兩。

根據萬事達卡在4月下旬公布的研究報告,台灣的「家庭債務佔個人可支配所得」比重已達95%以上,這代表家庭的債務支出已經逼近收入所得,而95%的比重,也已遠遠超過鄰近的日、韓兩國。這個時候,不懂「理債」,稱不上會「理財」。
##CONTINUE##
不懂理債多花冤枉錢

欠債固然要還,但是「不懂理債,你就會多花冤枉錢!」先鋒投顧協理、同時也是理財作家的羅際夫,一語道破理債的重要性。

羅際夫強調,只要身上還有債務負擔,都該花點時間分析債務,排定最適當的償債順序,或進一步運用借低(利)、還高(利)的過程,進行最有效率的償債計畫。「尤其現在利率向上,冤枉錢會愈滾愈多,加上薪水不漲物價漲的大環境,斤斤計較是天經地義的事,理債更顯重要。」

遠東銀行個人金融事業群副理錢俊男則以更加宏觀的角度定義理債:「不只是聰明償債,所謂理債,也該包含『聰明舉債』的部分。」他指出,貸款利息表面看來像是一種冤枉錢,但如果藉由這筆利息支出能夠為自己節省更多的稅賦,或者創造更高的投資收益,那麼,債務的利息費用不但花得不冤,反而還能為你的財富加分。

淺白地說,人的一生,很少不跟「債」發生關係,舉凡買車、買房,甚至分期付款購物,背後都有一套債務融資的邏輯在運作。

如果是信用不好的人,理應要多繳利息,因為銀行背負了較高的債務無法償還風險,但常發生的狀況是,你有權利少繳一點利息,卻因為你不知道,缺乏情報,沉默了,結果活該倒楣。

債務不是洪水猛獸,舉債不當,固然會吞噬你的人生,但透過適當的債務規畫,卻能夠給你提前圓夢的機會,包括置產、留學進修,甚至掌握最佳的投資時機,或是提前償還利率較高的借貸,改善個人的財務狀況。南韓知名財經記者、暢銷理財書作家田英洙就在其著作《30歲賺足一生財富》中寫著「與其從銀行裡賺錢,不如活用銀行的錢!」

理債第一課:算利差

「簡單來說,債,是一種資源啊!」錢俊男認為,債務問題之所以成為一種社會災難,追根究柢,是因為多數民眾對「債」的觀念並不正確,「錯就錯在沒有把『債』當成一種有限的資源,所以容易濫用資源隨意舉債,導致成為債奴。另一方面,人們往往也不懂得善用這個資源,為自己的財務加值。」

單就實際的財務面來看,說到底,舉債所產生的正面價值,來自於「利差」兩字。「評估舉債前後的利差,這可以說是理債學的第一課。」錢俊男說,根據他的觀察,身陷債務苦海者,往往低估了利息費用對本身財務狀況的影響;善用債務資源者,則清楚知道藉由債務將能夠創造更高的所得,而這筆所得,絕對要高出必須支付的利息費用。

錢俊男以企業思維加以說明,上市櫃公司當中幾乎沒有真正的「零負債」企業,不是因為所有企業都有借錢應急的需要,而是企業主知道必須充分利用債務這種資源,提前取得資金,掌握最佳的投資與擴張機會,才能讓公司加速成長。

「如果評估的結果,是公司成長幅度可望高於借款利息的費用,那麼,就該舉債投資。另一方面,有些企業會利用貸款『改善財務結構』,借新債還舊債,這必然也是因為新債的利息費用低於舊債,可以降低冤枉錢的支出,這同樣是一種利差效果的運用。」錢俊男指出。

充分運用、仔細評估,這是企業對債務的思維,也可套用在個人理債層面。「在工商社會裡,不必害怕舉債,畢竟這是可以為你荷包加分的資源;不過,每個人能夠舉債的額度有限,所以每一次的債務運用,都得謹慎評估利差關係。」錢俊男強調。

負擔不超過收入1/3

睿智的企業主,手下有聰明的財務長協助評估舉債前後的利差效果,而一般人雖然沒有專家為你量身評估,但無論是「借錢投資」或「借新還舊」,仍有簡單的基本法則可以自我評估。

首先,是衡量自己的「償債能力」,羅際夫表示:「就像買股票前我們會先看這家公司的財務報表,如果已經沒錢還債了,就算老闆說了一堆利多,恐怕也沒人敢投資。」同樣地,當個人債務負擔已經過於沉重時,理債重點就不該放在借錢投資或是借錢圓夢,「當償債能力出現疑慮時,應思考如何加速還款,從減少冤枉錢的方向進行理債。」

那麼,怎樣才算「償債能力有疑慮」呢?羅際夫認為,若每月應付債務的本息支出超過月收入三分之一,就有控制債務持續增加的必要。「不是不能借錢,而是說,這時候借錢的目的必須以降低債務負擔為第一優先。」換言之,如果債務壓力過重,「聰明償債」就是理債的首要目的,分析各種債務的利息高低,排定償債順序,再利用借低還高、債務整合等策略,達到理債效果。

借錢投資保守為宜

如果目前身上所背負的債務壓力尚未超過安全界線,就具有充分利用債務為財富加分的條件。

「在舉債之前,你一定要先問自己幾個問題。」錢俊男表示,既然債是一種珍貴有限的資源,那麼在使用前,就得先搞清楚自己為何需要用到這個資源,「問問自己,舉債的目的到底是什麼?用途是什麼?用了這筆債務後,有沒有把握能夠達到舉債目的?在這用途底下能夠產生多少利益?將來有沒有能力償還?」這些問題的答案,就是關於這筆債務的「利差」評估。

以個人為例,該不該舉債出國留學或在職進修?有些人一廂情願地借了數百萬元出國留學,卻不曾想清楚,出國所學的科系或技能,將來回國後能幫自己的薪水加值多少?這些債,若以企業的角度來看,就應該被資本化,是屬於資本財,倘若借來留學的錢,跟海外旅遊一樣,是被消費掉了,除了美麗的回憶外,不能幫你創造任何未來的財富,借錢之前,可得三思。

由此延伸,羅際夫補充說明「借錢投資」的基本原則。「除了確定利差為正數,也就是投資標的報酬率必會高於借款利息之外,更重要的,是對這筆投資順利獲利的『把握度』。」

換言之,只要借錢投資,投資標的應該要放在風險較低的穩健型、保守型部位。「積極型投資雖然報酬率高,但投資失利的風險也高,絕對不宜利用舉債的方式介入。」換個角度思考,高風險投資具有較高的未知性,而既然「債是資源」,當你舉債投入高風險標的時,不也像是把人生資源投注於一個未知當中?

更多精選文章─請至30雜誌網( http://www.30.com.tw/ )

(本文摘自5月號30雜誌)

快閃產品的軟硬體整合方案

Microsoft與SanDisk攜手將個人化運算經驗帶入快閃產品中

根據Electronic News報導,SanDisk宣佈該公司將與Microsoft結盟;兩家公司將攜手開發新世代軟硬體解決方案,將應用程式與個人化運算經驗帶入快閃記憶卡與USB flash drive中,這個新的解決方案將取代SanDisk現有的U3技術。U3是在2005年度由SanDisk與M-Systems合作開發出來;後者是一家以色列的solid state記憶體製造商,並在2006年7月被SanDisk收購。

在協議之下,Microsoft將負責開發新的軟體,而SanDisk將負責開發硬體能力,包括TrustedFlash保全技術的加入。而且,SanDisk將把上述軟硬體解決方案整合到其快閃記憶卡與Cruzer USB flash drive中。兩家公司合作之下的成果,預定在2008年度下半年開始作商業性供應。

未來,使用者將可透過這個產品,把他們的個人運算環境(包括個人所熟悉的使用者介面)、應用軟體與資訊,透過快閃儲存裝置而隨身攜帶。這個運算環境將可在配備Windows XP或Windows Vista的電腦中,藉由USB port或快閃記憶卡閱讀機制而接觸。使用者也可在公共環境或與其他人共用的電腦中使用,而沒有個人資訊將會外洩之虞。另外,Microsoft表示該公司將與有興趣的硬體公司洽談使用授權事宜,這個授權包含硬體設計、TrustedFlash與其他相關的智慧財產權,營收將由兩家公司分享。
===================================

混合型磁碟機之出現與Vista有很大關聯

根據Star Tribune報導,Seagate Technology最初是將快閃記憶體視為其磁碟機產品的競爭者,不過該公司後來決定利用它的優點,推出混合型磁碟機產品,讓消費者可以享受到開機時間縮短等的好處。Seagate第一款hybrid drive將配備256MB的快閃記憶體與160GB的磁碟儲存,其中快閃記憶體用於儲存使用者需要迅速存取的資訊,而磁碟則用於一般的儲存。

混合型磁碟機的出現與Microsoft新作業系統Windows Vista有很大的關聯;因為Vista包含一個名為"SuperFetch"的軟體,可以分析使用者如何使用電腦,再告訴混合型磁碟機使用者接下來需要的資訊;之後,磁碟機就會將資訊從磁碟放到快閃記憶體中,以備使用者迅速存取。也就是說電腦需要這種智慧型的作業系統,來決定將那些資訊應放入快閃記憶體中。因此,Seagate高階主管表示如果沒有Windows Vista,則 hybrid drive就不會問世。

另外,混合型磁碟機可以將電池續電力延長達30%,這對對於商務使用者或常需在辦公室外的使用者特別重要。不過這種磁碟機也有其缺點,由於磁碟並不經常旋轉,因此儲存在其中的資訊存取會比較慢,而且如果快閃記憶體故障,儲存在其中的資訊可能就此流失,不像傳統磁碟機的資訊還比較可能恢復。
##CONTINUE##
=================================
如果快閃記憶體故障,儲存在其中的資訊可能就此流失,不像傳統磁碟機的資訊還比較可能恢復。

這一點算是一個關鍵點,畢竟因為故障就會讓儲存的資料完全抹除,救也救不回來。因為唸過相關的科目,所以這也算是一個常識。需要一個智慧型的作業系統是必須的,否則快閃記憶體為主或是混合型磁碟機,會產生很多無法改善的障礙。

接著,我也必須修正64GB是關鍵爆發點的看法了。因為如果未來趨勢是走向混合型磁碟機,32GB的快閃記憶體容量就滿足應用端的需求,甚至只要16GB就能讓硬碟的運作上有大的便利性了。

看到Microsoft和Sandisk合作的新聞,可以想像這其中的商機無限,身為軟硬體的大廠怎麼可能放過任何賺錢的機會呢?利用雙方的優勢去研發軟硬體解決方案,並整合到其快閃記憶卡與Cruzer USB flash drive中,而且2008年下半年便會開始作商業性供應。

2008年下半年也正是我已經選定將佈局NAND Flash產業的關鍵時點。這算是巧合嗎?我自己認為不是,因為產業的趨勢早已透露了這些訊息。這幾年來的DRAM景氣循環開始出現變化,應該是因為消費性電子產品對於NAND Flash應用越來越普及化,也導致DRAM和NAND Flash產能的分配變成維持毛利率的關鍵。

韓國大廠似乎決定重壓在NAND Flash這一塊,使得最近DRAM的供給面有降低的趨勢,也使得現貨價開始回升走穩。我認為他們的決定是對的,Microsoft更換新一代作業系統的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從前,不管是Vista或是下一代的作業系統,應該都不再像以前一樣的強勢。NAND Flash是一塊大餅,越早決定投入最後越能獲得豐厚的收益,國內廠商的力晶和茂德都是蠻積極要介入的。

你幫孩子買對保單了嗎?

兒童保單最常見的4種錯誤搭配

文◎Smart智富月刊提供

如何讓孩子贏在起跑點?這是現代父母最頭痛、也最忙碌的一件大事,除了安排各種學習課程、關注孩子的養成教育外,還會幫孩子提早規畫保險。

不過,因為一些錯誤觀念加上專業不足,父母往往會被保險業務員牽著鼻子走,而買到不適合的產品。以下整理出父母幫兒童規畫保單時,最常出現的4種錯誤搭配或組合,並說明該如何正確調整保單。
##CONTINUE##
錯誤1:醫療險只買最低日額

許多父母認為小孩子對家庭沒有經濟貢獻,即使生病住院,也不會對家庭經濟產生衝擊,因此住院醫療險的日額只保1,000元。但是台灣健保制度長年虧損,健保不給付內容愈來愈多,當小孩長大成人,以通貨膨脹2%來計算,現在的1,000元,20年後只剩下673元的價值,鐵定不足以支應當時需求。

調整方法:以實支實付住院醫療險搭配終身醫療險
醫療險是在組配子女保單時,最重要且不可或缺的搭配,三商美邦人壽區經理陳薇安建議,醫療險以實支實付住院醫療險、防癌險及終身醫療險3大險種為主。

實支實付醫療險理賠包含健保病房費,以及因為醫療產生的各種自付費用,可以支應孩子住院時的絕大部分支出。而防癌險之所以重要,是因現在罹癌率已提升到每3人就有1個人罹患,因此也是必買保單之一,再加上防癌險能補足實支實付醫療險不給付的非住院期間治療,例如定期的放射線治療與或化學治療等。

另外一張必備保單則是終身醫療險,因為實支實付醫療險只保障到75歲,76歲以後便需要終身醫療險的保障。目前市面上的終身醫療險分成兩種,一種是理賠無上限醫療險,一種是帳戶型醫療險,前者保費較便宜,後者則結合壽險,保費較貴約3~5成,好處是如果所投保的帳戶額度在有生之年沒用完,可以由遺族領回剩下額度。

若將通貨膨脹因素考慮進去,如果是想住雙人病房、甚至單人病房的話,20年後的住院日額1天可能就要自付3,000元,如果投保的帳戶額度不夠高,未來有可能會用罄。因此,投保理賠無上限的終身醫療險除了比較便宜,也不必擔心額度用完的問題。目前市面上只剩5家保險公司還有銷售理賠無上限的終身醫療險,預計今年9月以後就可能會停售,或是改成「保費隨年紀調整」的收費模式,想買的人手腳要快。

錯誤2:重儲蓄輕保障

為了儲備孩子未來的教育金,不少父母會選擇購買儲蓄險,並約定期滿後領回一筆金額,或固定每1、2年領回一筆錢。但隨著預定利率走低,儲蓄險保費多不便宜,如果以100萬元保額,20年期為例,年繳保費約4萬7,000元,負擔並不輕鬆,而且若在投保後前幾年解約,只能拿回所繳保費的50%不到。

投保儲蓄險之所以不划算,主要是因為預定利率太低,以前兩年推出的保單為例,預定利率約2.2%,就算是目前也僅約為2.5%,導致保費居高不下。此外,磐石保經公司業務總監何建智表示,如果父母親將子女的保單過度集中在「儲蓄」功能上時,就會限制了投保壽險、意外險或是重大疾病險的保額空間。

依據主管機關規定,14歲以下兒童的壽險保額不得超過200萬元,這包含了所有保險的保額,所以,如果子女投保了高保額的儲蓄險,就會占去其他保障型保險的額度。

調整方法:投資型保單也能幫忙儲蓄
想要存子女教育金,不妨考慮以俗稱「投資型保單」的變額萬能壽險來取代儲蓄險,雖然不提供保本保障,保戶須自負投資盈虧,但只要連結投資的基金配置得當,20年下來,還是可以存下一筆可觀金額。

錯誤3:要保人沒有購買豁免保費附約

雖然是子女的保單,但繳保費的通常是父母,因此保單的內容是以子女為被保險人,父親或母親為要保人。

但若身為家庭主要經濟支柱的父母,因發生意外而無法繼續工作,保費繳不出來,子女保單就只好任憑失效。

調整方法:主動搭配豁免保費附約
大都會國際人壽保險產品發展部經理許彰表示,目前市面上專門為兒童族群設計的兒童保單,多半有附加保險費豁免附約的規定,可以避免上述情況發生。

若是由保險業務員自行組配的保單,父母也應該要求附加「豁免保費」的附約,以免父母因意外身故或二級以上殘廢,收入中斷無力繳交保費,導致保單失效。

錯誤4:子女保單附加在父母主約之下

為了經濟考量,不少父母會省下主約的壽險費用,將子女的醫療險附約掛在自己名下,但萬一父母的保單到期,子女附約就無法再掛在其名下,必須以子女名義再投保一張主約,此時保險公司可能會要求小孩重新體檢,並以當時費率來計算,保費更貴。

調整方法:降低保額,但子女得單獨投保
如果擔心主約保費負擔過高,建議將保額降低到30萬元,因為子女的壽險保障不必太高,主要重在醫療險的規畫。

如果父母認為子女不需要投保終身壽險,亦可以用重大疾病險為主約,5歲小女孩、50萬元保額的重大疾病險保費約7,550元,如果再附加其他醫療險,年繳保費約是2萬元,也很精省。

營收擴張不見得是利多訊息

在這個世界上,我所做過最簡單的一份工作就是賺錢。事實上,賺錢幾乎和虧錢一樣容易。
—美國知名社會評論家H.L.孟肯(H.L. Mencken)

人們通常會認為企業擴張是好事,而這通常也是事實。投資人都希望看到公司能出現長期成長的曲線,而營收當然就必須有所成長。不過在營收擴張期間,也有可能會出現許多狀況,因此對於某些有問題的企業的營收成長,投資人必須仔細地加以檢視。

一般來說,營收擴張期間可能出現的問題涉及到現金流量、獲利,或是以上二者,其中包括:
##CONTINUE##
1.應收帳款與壞帳的增加。
當營收成長時,公司的應收帳款與壞帳很可能會隨之增加。這些趨勢是無可避免的;因為更多的營收意味著企業有更多的顧客與更高的銷售額,因此當營收呈現成長時,企業必須管控營收與盈餘的成長,如果沒有做好管控,就會出現現金流量的問題。

舉例來說,如果營收較過去三年成長十五%,而應收帳款大概也增加約十二%到十五%。由於應收帳款的成長率較營收成長率來得低,代表應收帳款是在控制範圍內;不過另一個值得注意的點是,應收帳款與盈餘的關係是否健康?這個問題必須從兩個面來看。第一,應收帳款成長率應低於或等於營收成長率;第二,應收帳款增加金額不應超過淨盈餘。如果應收帳款的增加金額高於淨盈餘,未來很可能會面臨更嚴重的現金流量問題。當然,也有例外的情形:如果應收帳款與淨營收之間的差距是因為季節性因素使然,則當該季節過去後,這個問題就能獲得修正,因此現金流量問題只是暫時性的。另外,由於會有折舊等非現金費用的產生,因此企業實際上可動用的現金可能比損益表上所看到的金額要來得高。

同樣的原則也適用於呆帳準備金及呆帳相關費用。呆帳準備金比資產的百分比應維持在一致的水準上;同時對於呆帳的塗銷也必須仔細檢視。企業必須努力地追蹤與催款,才能做好呆帳管理。如果在營收成長期間放鬆對收款的管理,壞帳金額就會上升,而公司就必須打銷更多的呆帳。

2.存貨水準上升與效率不佳。
在營收擴張期間,企業的另一個需求就是必須維持更高的存貨水準。特別是對那些銷售實體貨品的企業來說,更是如此。當存貨水準上升時,公司的管理可能就會變得更沒有效率,會有更多的資金被綁在存貨上,這可能會導致存貨損失、遭竊或破損,以及存貨過多等問題。當存貨水準愈高時,就需要愈多的管控;但在營收擴張期間,企業往往會疏於內部控制,進而導致盈餘與現金流量都會變弱。

3.由於費用擴張、失去控制,以致於毛利下滑。
擴張所帶來的未必都是好事,它通常也意味著會產生更多的直接成本,包括物料採購成本、存貨管理成本,若是產品必須經由人工生產與組裝時,還會產生更高的直接人工成本。前面所提到的存貨管理效率,其實還涉及到內部控制、儲存空間,甚至是直接人力等問題。因為當企業的存貨愈高時,就需要愈多的人力來加以管理。另外有些企業在擴張時,還必須增加直接人力,特別是投入生產流程的人力。由於生產流程變得更為複雜,因此會增加人工與內部管理成本,但人力閒置時間與效率不彰將使得直接成本變得更高,進而使得毛利率下滑。

4.費用的快速成長。
企業最常出現的一個問題就是費用失控,特別是在營收成長期間更容易出現此一問題,不過即使是在營收與盈餘同時下滑時,也可能會出現費用失控的狀況。

理想的狀況是,費用的成長率應遠低於營收的成長率,以確保盈餘能真正提升。費用攸關企業的內部控制是否良好,因此追蹤費用趨勢,是判斷一家企業管理能力的有效方式。

5.無法釐清「有獲利的擴張」與「無獲利的擴張」。
每個管理團隊都會犯錯,而在擴張期間所犯的錯誤可能會導致巨額的淨虧損。不過,這個問題並不是經理人做錯了什麼事,而是無法釐清「有獲利的擴張」與「無獲利的擴張」間的差異,並事先做好預防。因此可以發現許多企業一味追求市場佔有率的擴張,卻沒有考慮到其所帶來什麼影響,這是一個必須付出極大代價的錯誤,可能為公司帶來淨虧損與股價的下跌。

營收與淨盈餘間的關係

不管是做任何形式的分析,若要發掘出最多的資訊,則不能只看一個會計科目,必須研究不同會計科目間的關係。在損益表上,最重要的關係就是營收與盈餘間的關係。

投資人當然希望看到公司的營收隨時間不斷成長,公司可以透過以下五種方法的其中之一來達成營收的成長:

1.增加市場佔有率。
如果企業可以有效地發揮競爭力的話,就可以從對手那裡搶到市場佔有率。觀察競爭業者如何爭奪市場第一、第二與第三名,以及其營收有何變動,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舉例來說,在美國的零售業中,許多長期觀察者都注意到近幾年來,希爾斯(Sears)與K-Mart的銷售額不斷流失,不得不關閉部分店面;相反的,其競爭者沃爾瑪與目標百貨(Target)近幾年來則不斷擴張,這兩家零售業者成為市場的主導者,且其零售面積也迭創新高。觀察這些競爭趨勢是極具意義的,投資人應該釐清企業正採取哪些競爭行動、是否能有效地達成目標,以及預判未來的可能發展趨勢。

2.擴大市場規模。
有些市場會成長,但有些則不會。舉例來說,在一九九○年代初期,根本就沒有網路書店或拍賣的市場,但到一九九○年代末期,這些市場已開始勃發。而在二十一世紀的今日,許多人家中都有電腦、都可以連線,每天在網路上都有大量的交易發生。網路市場就是一個市場擴張的案例。當然,擴張的不只網路市場而已,在百年之前汽車製造業開始萌芽初期,只有少數的道路與車輛,但在十年之後,卻已經有超過兩百家的汽車製造商爭奪快速擴張的美國消費市場,因此觀察家深知,新的科技會創造出新的市場。

3.合併與收購。
在美國,合併與收購活動一直非常頻繁。企業之所以要合併,除了基於策略性理由外,還有另一個目的是為了競爭,企業可能是為了要消滅較小的對手而加以收購,並藉此擴張本身的市場佔有率。時機掌握良好且經過謹慎規劃的收購或合併案,不但可幫助企業提升整體的財務表現,且可以取得合理的購併成本。儘管如此,值得購買的企業並不多,因此如果一家企業收購或合併大量的公司,你應該提高警覺。另外,在估算企業的長期營收時,一定要記得,因購併而產生的營收成長並不是每年都會出現的。

4.產品多角化。
就如同我們會鼓勵投資人應該分散其資金一樣,企業的產品或服務也必須多角化,其理由如下:第一,多角化可幫助公司的現金流量不至於完全受單一產品景氣循環的影響;第二,透過多角化可打開新的市場,並有助於營收與盈餘維持在健康的狀態;第三,當原有的產品過時時,不得不進行多角化。舉例來說,當美國的反菸運動開始影響到菸草的生意時,高特利(Altria)集團的事業觸角開始從原本的美國市場移開,轉而延伸到國際菸草銷售與食品事業部門,因此這兩個事業單位的營收逐漸取代了美國菸草市場的銷售量。

5.拓展地理範圍。
比起過去,全球的經濟模式已變得愈來愈一致,因此許多企業已朝向國際化發展,並且在整體營收中,國際營收已佔主要的一大部分。雖然有些產業是由亞洲企業主導(特別是製造業及相關產業),但美國仍有許多其他產業繼續拓展其海外觸角,如零售業、能源產業與資訊科技產業等。對許多企業來說,國際市場代表著營收可能大幅成長;而對投資人而言,找出有哪些產業可能因國際化活動的日漸頻繁而收益,以及有哪些企業可能因此而獲得最大的益處,將是一個選擇長期投資標的的穩健方法。

摘自~誰來教我做股票?

投資人常犯的投資錯誤

1.忘了趨勢面會隨時間調整與改變。
沒有任何一條趨勢線會不斷地以同樣的斜率繼續,或是完全沒有改變。舉例來說,我們不可能期望有一家公司因為在過去的三年內,每年都有二五%的成長,因此在未來的每一年裡,都會有相同比例的增加,企業成長率更是如此。之所以會認為應該有二五%的成長,是根據之前年度的水準而來。若是如此的話,則銷售金額也必須每年增加,但所有的市場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永遠不斷地成長下去。

2.誤將短期或非經常性事件解讀成未來發展。
另一個難度較高的趨勢分析面向,就是資料的解讀。常見的一種錯誤就是誤將單一事件看成一個新的趨勢。在做確認時,不僅必須找出支持趨勢成立的證明,還必須注意時間點。某個改變若要真正成為趨勢,至少必須維持一段期間,有些短期或非經常性的成長看起來似乎像一個趨勢,但其實只是短期的現象而已。

3.確認的範圍是錯的。
在運用其他財務比率做確認時,務必要確認這些比率和原本所要確認的指標是相關的。舉例來說,若要確認營運資金的相關趨勢時,同時檢視長期負債與資本結構是合理的,但根據固定資產折舊來確認營運資金趨勢就不合邏輯了。另外,在銷售額、成本與費用以及獲利之間,確實存在著緊密的關係,但你不能單憑檢視應收帳款或存貨水準的變動,就做出對獲利的判斷。雖然這幾個科目在營收擴張期間,的確會有所改變,但它們不足以呈現出完整的營運全貌。

4.誤判某個確認訊號。
除了找出有效的資料外,你還必須具備正確解讀的能力。舉例來說,當你看見應收帳款餘額成長時,並不能以此證明該公司的營收與盈餘都在有效率地擴張中。如果做更詳細的分析的話,你可能會發現該公司的帳目上,有一些尚未收到付款的應收帳款,而且比起上一季,這些款項拖得更久,而且,該公司的呆帳金額也比以前高。這些現象點出了該公司的內部控制出現了問題,如果沒有妥善處理的話,則當該公司的營收增加時,其獲利可能未必能隨之成長。

換言之,在某些條件與狀況下,某些現象可能是正面的,但若換到另一組條件與狀況下,則可能是負面的。舉例來說,表面上看起來,營收成長應該是一個好的訊號,但若淨利並未隨之成長,則結果就會改變,這反而是一個危險的訊號,表示在營收擴張期間,該公司的管理階層對內部控制開始放鬆。事實上,我們常常可以看到當公司的營收成長時、獲利卻反而下滑的現象。

5.太過相信技術面(短期)指標。
事實上,每個走基本面分析路線的投資人都無法抗拒人性。相對來說,跟著股價趨勢走是比較容易的,股價的資訊每天都會更新,而且很容易就能找到。因此雖然有許多基本面資訊,也做了很多研究,但最後往往還是根據股價變動及其他技術面指標來做投資決策。這正是為什麼投資人的獲利總是被市場吞回去,如買在高點、賣在低點。如果你堅持以長期的基本面指標作為投資方向的指引,就要無視於短期股價的波動。

6.忽視明顯的危險訊號,如為時已久的營運損失等。
每個人應該都聽過這種說法:「財報上出現虧損沒什麼大礙」。虧損,只不過是一年而已,但這種說法不應該被合理化,因為對投資人而言,虧損就會使企業淨值減少,沒有人想把錢放在沒有獲利的公司上。然而奇怪的是,那些從來沒有賺過一毛錢的公司,在投資銀行的支持與天花亂墜的說辭美化下,仍然可以募集到資金。如果我們回頭檢視達康熱潮席捲的年代,就可以證明此點不假。

所有的投資人都應該謹記,一家沒有任何獲利歷史的公司,等於完全沒有基本面可供研究。對於這樣的公司,你又怎能做出判斷?從未獲利只是最明顯的一個危險訊號之一,其他危險訊號包括:失去產業中的領導地位、官司纏身、大規模的勞資糾紛、公司出現觸法問題,以及財務數字的波動性相當大等。當然,經營良好的企業也會有波動起伏的時候,但不會每一年都如此。基本面波動性過高、大幅調整核心營利,以及技術面的波動等,都是管理品質不穩定或內部控制出問題的警訊。

摘自~誰來教我做股票?

2007年6月22日 星期五

美國將有1/4工作流向海外 IC設計是下一個

上網時間 : 2007年06月21日

前美國聯邦儲備局(Federal Reserve)副主席Alan Blinder日前向美國國會表示,美國有1/4的工作將流向海外。Blinder現任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經濟學教授,他向眾議院科技委員會(The Hou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ttee)報告指出,美國的科學、技術和工程類工作外流傾向最為嚴重。

Blinder是在出席一場有關美國科技職缺流向海外議題的聽證會時,發表以上的言論。科技委員會委員會主席Bart Gordon去年成功地促使布希政府當局公佈爭議性的有關海外代工的2004年美國商業部報告(2004 Commerce Department report on offshoring)。該份報告指出,晶片設計很有可能是美國下一個帶頭出走的科技領域工作。

目前美國的尖端設計工作尚未加入海外代工的行列,但該報告指出,美國設計工程師:「正面臨來自印度設計工程師的嚴酷競爭,印度工程師的工資較低,而且工作經驗和品質正迅速提升。」對此Gordon亦在聽證會上表示:「該報告顯示,這種海外代工的趨勢正在某些產業領域以顯著的程度發展中,這種現象將會持續,並且有可能加速。」

(參考原文:Former Fed official: One of four U.S. jobs headed overseas)

(George Leopold)

延伸閱讀
˙設計外移將成美國創新之墓?
˙設計外移對美國產業影響不明 專家研究中
˙解禁報告揭露美國IC設計面臨外移危機

2007年5月17日 星期四

改善亮度、速度 元太與E Ink開發新一代電子紙

上網時間 : 2007年05月14日

元太科技(PVI)與E Ink共同發表新世代電子紙顯示器,新技術將E Ink的Vizplex電子紙技術應用於子紙顯示器模組中,由於性能的大幅改進,可讓電子紙顯示器的應用範圍擴大。

元太科技將於今年夏天推出1.9吋、5吋、6吋、8吋以及9.7吋全系列尺寸產品,包括各式樣的單色畫面應用,如手機、MP3播放器、電腦配件、手持式裝置、廣告招牌、電子字典、電子書以及便箋簿,相較於先前的6吋電子書,元太科技更致力於提供電子紙顯示器的廣泛應用。

除了畫面切換速度表現亮眼,Vizplex可呈現高影像品質。與現今的電子紙技術1,200毫秒切換速度、500毫秒最快切換速度(單色)、32%~35%亮度(反射率)、4階(2-bit)灰階的條件相較,Vizplex技術可達到740毫秒切換速度、260毫秒最快切換速度(單色)、40%亮度(反射率)、8階(3-bit)灰階的表現。

燃料電池頗具應用潛力 廠商以技術為競爭前提

上網時間 : 2007年05月11日

工研院IEK針對直接甲醇燃料電池(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DMFC)市場概況發表研究報告指出,雖然直接甲醇燃料電池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未來應用潛力頗受看好,但現階段仍無法取代鋰電池在4C產品的應用,主要在於其昂貴價格難以與目前廣泛應用的二次電池匹敵。

IEK產業分析師尤如瑾表示,半導體產業界的摩爾定律(Moore’s Law)說每1.5~2年半導體效能會增加1倍,而近年電池技術每年僅提升約9%,預期手機等可攜式電子產品之電力消耗將大幅躍進,而鋰離子電池性能之同步突破有其理論限制,使得電子產品的能源供需之間將產生很大落差;而直接甲醇燃料電池之能源密度可超過1,000Wh/kg,為日後高效能可攜式電源帶來解決方案。
##CONTINUE##
現階段可攜式燃料電池係以DMFC技術為主,應用於4C產品以日、韓電子業者最為活躍,而美國可攜式燃料電池廠商則多以軍事用途為初期應用市場。尤如瑾指出,DMFC系統可分成四大部份,其一為燃料電池本體(由數片Fuel Cell堆疊成Stack),其二為週邊設備(主要構成元件為:負責甲醇燃料輸送之Pump,和控制氧氣、CO2、熱氣進出之Fan、Blower,及監控甲醇濃度之感測器…等燃料供應與水、熱管理元件)。

其三為電能控制系統(包含電力轉換、能源管理控制、溼度控制、負載控制元件等),其四為燃料供應系統(主要構成元件為甲醇燃料罐及純水罐)。

目前DMFC系統成本中,Stack本體約佔7~80%,其中最關鍵之零件為MEA (包括氣體擴散層GDL、Membrane、Electrodes),費用即佔約Stack成本1/2,而MEA成本中約有七成是來自於電極層的貴金屬觸媒材料。尤如瑾表示,由於直接甲醇燃料電池系統之運作牽涉許多材料及週邊零組件,上中下游相關產業自燃料供應至系統應用,涵蓋範圍相當廣泛,目前產業供應鏈之重要參與廠商,請參考下表(點選可看放大圖)。

尤如瑾並指出,在4C用DMFC產品尚未商品化之前,電池堆或電池組(Stack)之上游材料及關鍵元件為市場先驅,因為其對直接甲醇燃料電池之燃料效率及能量密度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在整個燃料電池產業佔有舉足輕重地位,為目前產業主要獲利來源。

以功能猶如燃料電池系統CPU之MEA而言,其產品毛利可高於50%,因此吸引許多歐美日專業材料廠商投入此一領域;但由於下游應用市場規模尚小,近年廠商間之購併活動亦時有所聞。由於市場進入障礙相對較高,現階段燃料電池上游關鍵材料及元件掌握在少數國際大廠如Johnson Matthy、Dupont、Toray等手中,因此屬於寡佔市場結構。而若單就Nafion embrane市場而言,Dupont則享有高額的獨佔利潤。

尤如瑾表示,雖然目前燃料電池產業上游供應鏈呈現寡佔局面,但廠商間並非以價格競爭為手段,而是透過創新研發使自家產品技術提升,以符合不斷變化的可攜式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

雖然直接甲醇燃料電池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但現階段仍無法取代鋰電池在4C產品的應用,主要原因除燃料電池之購置成本昂貴、消費者不易放棄幾乎可免費充電之二次電池而花錢去購買燃料補充盒等不利因素外,燃料電池無法立即增加Feed-in燃料量以對應尖峰負載的電力需求變化,也是個問題。

此外在低溫(0℃以下)環境下燃料電池無法起動時,必須藉助電池作為主電源。因此,4C燃料電池初導入商品化階段,將會是與鋰電池共同搭配的混成系統(Hybrid System),由鋰電池支援尖峰用電需求,而燃料電池供應其他連續用電;或是當電源插座無法使用時,燃料電池可擔任如同AC Adaptor或電池充電器功能。

尤如瑾說明,也就是說在一開始的階段,燃料電池與鋰電池將為互補品,而非替代性產品。未來,等到燃料電池技術更加成熟後,單純的燃料電池系統才可整合於4C產品內,並完全由其供應4C系統電力。預期2010年起,燃料電池獨力供應4C電源之產品才會有顯著發展。


DMFC產業供應鏈廠商